文/老槍
錢多人傻的“西天取經”路
文/老槍
北京市東城區首次公布20年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分期分批選送優秀人才到發達國家政府部門掛職。此前這個區外派掛職主要去韓國,今后打算增加去美國掛職鍛煉的機會,為此這個區每年將投資不少于5000萬元。(人民網2010年12月1日)
境外考察、異地掛職、外派培訓,這些都不算什么新玩意,不少地方都早已嘗試過,但像東城區這種全方位、長時間的“西天取經”的做法,這還是第一次。說是“第一次”,是因為這一做法一規劃就是20年。20年是什么概念?是四屆黨委、政府的任職期限。一屆政府就把四屆政府的人才規劃做好了,東城區現任也太有才、太前衛了。問題是20年變化有多大?現屆政府班子的成員,還有幾個在位?每一個五年規劃,都是要提交本級人代會審議通過的,一下推出20年規劃,誰賦予你這個權力?一下做了20年的規劃,不是這屆政府做了下一屆、下下屆、下下下屆政府的事嗎?你能包辦得了嗎?你這20年“人才戰略規劃”能實現嗎?
東城區推出這一“戰略規劃”的理由是:“北京提出建設世界大城市,干部急需擴大國際化視野”。按照這一理由,這個區的思想還不夠解放,膽子還不夠大,既然是“急需擴大國際化視野”,就不僅到美國去,還應到歐盟、到拉美、東南亞等各國輪流掛職,大家輪流去,不需20年,全世界也就逛個遍了。按照“國際化視野”的要求,每年“投資5000萬”,也太小家子氣了,這么一點投資還不夠干部們逛個世界一角。要想讓領導干部“國際化”,就不能小兒科,算政治帳就不能心疼錢,干部隊伍國際化了,花多少錢都值。幸好這個區想得周到,把每年5000萬的投資,定于“至少”上,上不封頂,只要有利于國際化,需要多少花多少,反正又不要從自己口袋掏錢。
“走出去”的想法并不壞,但“取經”非得去“西天”嗎?“擴大國際化視野”非得到美國“洋掛職”嗎?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信息流通非常便捷,要想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管理方法,并不一定非要身臨其境。多上上網、多看看現代管理方面的書籍,只要多留心,照樣可以取到“真經”。反之,沒有那份真誠,沒有那個悟性,就是到了“西天”,就是身臨其境,也未必取到真經。因被曝出“不強拆吃什么”的江西萬載縣委書記陳某,就曾留學美國,正兒八經取得美國大學碩士學位。然而,這個比“洋掛職”還“洋化”的海歸,卻成了“強拆”理論的瘋狂追隨者,并在公開場合講出了“凡是到北京上訪的,第一次訓誡談話并罰款;第二次拘留;第三次勞教”這樣目無王法的話。能指望這樣的“西天取經”者成為“國際化視野”的優秀人才嗎?
公共管理是門博大精深的科學,需要研究和考究的東西很多。相比發達國家,我們的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上,確有不小差距。東城區的領導要真那么“虛心好學”,也不必萬里迢迢、既費時又費錢搞什么“洋務運動”。真想學,就先學學人家政府是怎么對待納稅人的錢的。山東威海市的顧市長通過越洋視頻邀請美國來特蒙德市女市長來華訪問。這位市長樂呵呵地說:“我這個市長要到哪里去,必須得到本地企業的贊助。他們是納稅人,他們很在乎市長是否會亂花他們的錢。所以,我要到你們那里去,現在還不知道這筆錢從哪里來?”市長出訪錢沒出處,這在中國是個笑話,納稅人的錢到了政府口袋,就是政府的錢,政府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行政經費再緊,也不差市長出訪的錢。在發達國家,官員要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要是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就別想再在政府里混。這些基本常識都沒學好,還信誓旦旦取什么經?每年“不少于5000萬”,20年至少就是十幾個億,花這么多錢搞什么不著調的“洋掛職”,這與錢多人傻有何兩樣?當一群群政府官員風塵仆仆赴大洋彼岸“洋掛職”時,誰會知道,有多少真金白銀流向洋人的口袋?難怪新華網上有91.5%的網民認為這一做法“浪費財政瞎折騰”。
唐玄奘當年吃盡千辛萬苦西天取經,開辟了中國通往西方的大路。現如今,當他看到“西天取經”路來了如此眾多的不肖子孫們,他也只能一聲嘆息:經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