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朝韓關系近來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朝鮮不斷向韓國釋放善意,接連提出舉行政府、軍事、國會、政黨、紅十字會、開城工業園區、重啟金剛山旅游等多項會談建議;韓國政府亦積極回應,相應調整對朝政策。朝韓在此基礎上恢復了部分交流與合作,南北關系顯著緩和。但朝韓關系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其前景值得關注。
一
朝韓關系自李明博政府執政后出現嚴重倒退。2008年李明博政府執政后修正對朝政策,放棄金大中、盧武鉉政府時期的包容政策,對朝奉行以“無核·開放·3000”為核心內容的對朝“正道政策”,即朝若棄核,并搞改革開放,韓將幫助朝在10年內使其人均國民收入達到3000美元。然而,韓方“好意”遭到朝方質疑,南北和解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受到巨大影響。2010年“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的發生更使朝韓關系降至冰點。
但是,2011年以來,朝韓關系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一是朝韓互示加強南北對話合作、改善關系意愿。2011年年初以來,朝鮮積極謀求改善北南關系。朝新聞媒體以及多個政府部門通過聯合社論、聯合聲明、發言人談話、通知、信函、號召書等多種形式,頻頻向韓方提議盡快舉行無條件對話,盡早解除對抗狀態、改善北南關系。僅1月份,朝就向韓發出了11次對話建議。朝最高人民會議①“朝鮮最高人民會議致函南朝鮮國會”,[朝]《勞動新聞》,2011年2月4日。、人民武力部、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亞太和平委員會、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中央委員會、紅十字會、北南經濟合作協議事務所、②“我方向南方發出通知”,[朝]《勞動新聞》,2011年1月11日。中央特區開發指導總局、名勝地綜合開發指導局、地震局等分別向各自的對口單位韓國國會、國防部、統一部等建議舉行會談,就消除半島緊張局勢、離散家屬團聚、開城工業園區和重啟金剛山觀光項目、共同研究白頭山(中國稱長白山)火山活動等進行磋商。③“我方向南方發出通知”,[朝]《勞動新聞》,2011年1月13日。
朝鮮的建議得到韓方的積極回應。李明博總統在其新年特別演說中表示,“對話之門尚未關閉。朝若表現出誠意,韓將與國際社會一道,與朝發展劃時代的經濟合作”。④“總統2011新年特別演說”,[韓]《朝鮮日報》,2011年1月4日。此后,在“三一節”紀念儀式上,他進一步表示,“當下正是開啟朝鮮半島新未來的最佳時機。隨時準備與朝進行開誠布公的對話”。⑤“李總統表示隨時以開放的心態與朝進行對話”,[韓]《首爾新聞》,2011年3月2日。
二是朝韓部分恢復了高層接觸與對話。2010年“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發生后,南北政府對話交流渠道徹底中斷。但2011年的狀況有所好轉。1月朝人民武裝力量部部長金永春致函韓國防長官金寬鎮,提議舉行旨在緩解半島緊張局勢的高級軍事會談。①“朝鮮國防委員會人民武力部長向南朝鮮國防部長官致公開信”,[朝]《勞動新聞》,2011年1月21日。韓方接受了提議。而后,雙方于2月舉行了大校級軍事預備會談,磋商高級軍事會談事宜。5月9日李明博總統訪問柏林時表示,“朝若與國際社會就棄核達成明確協議,將邀請金正日國防委員長出席明年3月在韓舉行的第二屆核安全峰會”。②“MB邀請金正日明年3月赴韓”,[韓]《國民日報》,2011年5月10日。接著雙方以該講話為契機進行了秘密接觸。
三是民間交流與合作部分啟動。3月31日韓統一部宣布恢復“延坪島”事件后中斷的民間團體對朝嬰幼兒、孕產婦等弱勢群體的人道主義援助。4月韓朝專家學者們商定將就白頭山火山的研究工作開展合作。③“為共同研究白頭山火山,北南進行了工作接觸”,[朝]《勞動新聞》,2011年4月14日。在朝韓兩國努力下,半島形勢出現緩和勢頭。
二
朝韓關系之所以能從2010年的兵戎相見到2011年出現一定程度的緩和,正是朝、韓及相關大國等多種因素復雜互動、博弈的結果。
朝鮮積極提議朝韓對話、謀求改善朝韓關系主要是謀求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2010年9月28日,朝勞動黨繼1958年、1966年之后召開了第三次黨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124名中央委員及105名候補中央委員,充實并完善了黨的最高領導機構。金正恩同志當選為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央委員。朝勞動黨在加強黨建、確立接班人的基礎之上,新年伊始即提出“頭等大事及最高斗爭目標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當前緊迫任務是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至強盛大國的高度”。④朝鮮元旦聯合社論:“今年再次大力發展輕工業,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建設強盛大國中實現決定性轉變”,[朝]《勞動新聞》,2011年1月1日。朝內閣還通過了“國家經濟開發十年戰略計劃”,確定了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電力、煤炭、煉油、金屬等基礎工業以及地區開發為核心的國家經濟開發戰略目標,確立了在2012年邁進“強盛大國之門”的框架,并展示了在2020年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前景。⑤“朝鮮制定國家經濟開發戰略”,朝鮮中央通訊社,2011年1月15日,http://www.kcna.kp.(上網時間:2011年5月28日)
但是,朝要在2012年開啟“強盛大國之門”、2020年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沒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是絕對不行的。正如金正日總書記強調的一樣,“朝正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十分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⑥“胡錦濤同金正日舉行會談”,《光明日報》,2011年5月27日。因此,謀求緩和并改善朝韓關系是朝國家發展戰略所需,也是朝營造穩定外部環境的必然舉措。
同時,朝亦希望通過改善朝韓關系獲取韓方援助。2010年“天安艦”事件發生后,韓政府對朝采取了嚴厲的“5·24經濟制裁措施”,即2010年5月24日韓統一部宣布,除開城工業園區項目、針對嬰幼兒、孕產婦等弱勢群體的人道主義援助之外,全面中斷南北經濟交流與合作。2010年11月“延坪島”事件后,針對嬰幼兒、孕產婦等弱勢群體的人道主義援助亦被中斷。韓政府估算,實施已滿1周年的該措施阻斷了2.5億-3億美元流入朝鮮。以朝2009年的貿易赤字達12億美元為基準,近3億美元的缺失對朝經濟無疑是一沉重打擊。⑦“(5·24措施1周年)在美元壓迫之中苦苦支撐的朝鮮”,http://nk.joins.com/news/view.asp?aid=5157750&cont=news_relat.(上網時間:2011年5月20日)韓政府一再表示,只要朝不改變態度,就繼續實施“5·24經濟制裁措施”。因此,為獲取南方資本與技術以助推經濟建設,朝需要改善朝韓關系。
另外,企求通過改善朝韓關系促朝美關系向好也是朝鮮謀求改善朝韓關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朝美關系并最終實現朝美邦交正常化是朝外交的重中之重。奧巴馬政府以“天安艦”事件為由全面中斷了美朝官方及民間交流,拒絕朝第一副外相金桂冠和外務省美國局局長李根等高官訪美,并始終堅持朝必須先采取措施改善南北關系,才能進行美朝對話,才能重啟六方會談。因此,想要打開對美關系,朝必須先行改善對韓關系。
韓展示與朝對話意愿,并松動對朝制裁政策,主要意在防止將來在對朝事務中陷入戰略被動。“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后,韓認定朝為挑釁方、肇事方,要求朝必須就該兩起事件賠禮道歉、處罰肇事者且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韓國的立場當時得到美國的首肯和有力支持。但隨著半島緊張形勢的加劇,情況開始出現變化。美國內批評政府現行對朝“戰略耐心”政策等于“無所作為、默認朝有核國地位”的聲音逐漸增多,不少人主張不能再讓韓國牽著鼻子走。韓國一些專家估計,美在對朝政策上不會一直遷就韓國,美韓圍繞朝鮮問題的分歧可能會慢慢顯現。①[韓]金言哲:“遭冷遇的卡特,風雨飄搖的南北”,《同胞21》,第859期,2011年5月9日,第28頁。
另外,美朝民間及官方互動開始不斷升溫:2011年2月以來,朝科學家代表團、經濟代表團、跆拳道代表團相繼訪美;3月下旬美阿斯彭研究所邀請朝外務省美國局局長李根赴德國參加研討會,雙方討論了朝美關系正常化、無核化、削減常規武器、國際經濟合作、半島和平協定五大議題;4月美前總統卡特繼2010年之后二度訪朝;5月美對朝人權事務特使羅伯特·金訪朝,實地考察朝糧食供需狀況;美方還擬恢復對朝糧援。美國內圍繞對朝政策的異動,以及美朝互動升溫也引起韓國警覺,韓政府因擔心美在對朝事務中搞“越韓外交”,遂松動對朝政策立場,以爭取主動。
不僅如此,韓松動對朝政策也有國內政治因素的考量。隨著南北緊張關系加劇,韓國內批評政府對朝政策,以及要求轉換對朝政策思路、尋求南北關系第三條道路的聲音增多。加之,2012年韓國將舉行國會選舉及總統大選,對朝政策的失分可能影響執政黨大國家黨的選情。為展示政府應對南北關系的靈活性,爭取選民,韓適時調整了對朝政策。
大國促和行動也是推動朝韓關系緩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朝韓關系的發展變化直接關乎東北亞乃至亞洲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亦直接關乎周邊大國的戰略利益與地區政策。總的來看,周邊大國均希望半島維持和平穩定大局,不希望南北矛盾激化,更不希望局面失控。
針對半島的緊張局勢,中國通過各種渠道堅持不懈地積極做南北及有關各方的工作,以防止朝韓關系因處置不當而導致矛盾升級、局面失控。中國方面從國家主席、總理、主管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外交部長到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外交部發言人均一再強調有關各方應冷靜而理性地應對,通過對話談判、以和平方式妥善處理問題,堅決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延坪島”事件后,戴秉國國務委員先后緊急訪韓、訪朝,與兩國領導人深入溝通,敦促雙方保持冷靜克制,以半島人民安危為重,開展對話接觸,不要激化矛盾。2011年4月,中國還通過接待朝第一副外相、六方會談朝方代表團團長金桂冠訪華,派遣中國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訪韓,傳達中方希望南北對話早日啟動并取得積極成果的愿望。
同時,俄羅斯也強調必須緩和地區局勢,必須通過和平的政治外交手段解決朝韓爭端,并提議通過實施連接俄、朝、韓三國的鐵路、天然氣輸送管道和輸電線路等三方經濟合作計劃來幫助朝韓改善關系。②“朝鮮外務省不反對在六方會談中討論鈾濃縮問題”,朝鮮中央通訊社,2011年3月15日。
尤其重要的是,中美兩國在維護半島和平穩定、防止朝韓關系緊張、矛盾激化及沖突擴大化、推動南北改善關系上保持了高度一致。2011年1月19日,中美兩國首腦在華盛頓敦促朝韓開展對話、改善關系,并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中美一致認為,保持朝鮮半島和平穩定至關重要。雙方對近期事態發展導致半島局勢緊張表示關切。中美強調改善半島南北關系的重要性,都認為朝韓開展真誠和建設性對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③《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聯合聲明》第18條,http://www.fmprc.gov.cn/chn/gxh/zlb/smgg/t788163.htm.(上網時間:2011年5月15日)這當中的“至關重要”、“重要性”及“非常重要”足見當前半島形勢的嚴峻性、解決問題的緊迫性,以及中美兩國認識的一致性。在5月9-10日召開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兩國重申了上述《中美聯合聲明》中有關朝鮮半島問題達成的諒解。
三
朝韓關系當前雖呈緩和之勢,但有限的交流與合作意味著緩和基礎的脆弱。南北關系要進一步發展仍面臨諸多現實挑戰。
首先,“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形成的政治障礙短期內難以消除。“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后,朝韓立場對立。韓強調朝應就“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道歉,這是改善南北關系的“基本問題”和“確保誠意的最低要求”,①“MB邀請金正日明年3月赴韓”,[韓]《國民日報》,2011年5月10日。并將其作為重啟南北對話的前提條件。
朝方則認為韓國堅持“先道歉、后對話”的做法是“不愿對話而要同朝鮮對抗到底”,②“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言人回答”,[朝]《民主朝鮮》,2011年5月12日。并堅稱“天安艦事件是韓在美操縱下,為進一步與同族對決而捏造的‘特大陰謀劇’”,③“執意同族對決的瘋子們的發作癥”,[朝]《民主朝鮮》,2011年3月26日。“天安艦事件是韓企圖對朝進行全面軍事壓制的第一次挑釁,而延坪島炮擊事件就是旨在點燃侵朝導火索的有計劃的第二次挑釁”,④“為何糾纏于天安艦事件”,朝鮮中央通訊社,2011年3月26日。并要求韓政府和軍隊停止繼續借“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進行反朝活動。朝韓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目前看,雙方也幾無調整彼此立場的可能。韓方若調整或做出讓步,勢必招致國民指責,進而可能影響執政黨2012年國會及總統選舉的選情。朝方也一樣,若承認有錯,既無益于自身國際形象,也不利于國內穩定。“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造成的政治障礙短期內恐難有突破。
其次,南北經濟發展不對稱將嚴重阻礙朝韓擴大并深化交流與合作。朝韓分裂至今的63年里,經濟總量、對外貿易額、教育保健、社會基礎設施等主要指標顯示南北經濟實力相差懸殊,且差距在不斷擴大。據韓統計廳最新數據,韓國民總收入(GNI)約為朝的37.4倍;人均國民收入是朝的17.9倍;貿易額是朝的201.9倍;朝經濟總量僅相當于韓光州市的經濟總量。⑤[韓]韓權熙:“分裂66年,南北發生了如此變化”,《北韓》,2011年3月刊,第109-111頁。而且,朝韓經濟差距在朝外部安全環境改善之前,即半島停戰機制被和平機制取代、朝與美日實現邦交正常化之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經濟實力相差懸殊造成朝危機感上升、防范心理加重。朝擔心與韓開展大規模交流與合作可能引發內部不穩,進而危及政權安全。朝還擔心在實力遠遜于韓的情況下,與韓交往過深或過密將使韓掌握更多對朝政策杠桿,進而增大韓對半島事務的影響力,削弱朝在半島的“正統”地位。
與此同時,自身經濟優勢又使韓優越感膨脹。這種優越感體現在對朝政策上就是韓力求掌握半島事務的主導權,不受朝支配。具體而言,即堅持“互惠互利、不搞單方面贈予”的原則,糾正朝行為模式,引領朝改革開放,使朝融入國際社會,使韓朝關系擺脫“開始對話、達成協議、部分履行協議、對話中斷、協議無效、陷入僵局、重開對話”的輪回,⑥[韓]崔完圭:“南北韓關系的展望與課題”,慶南大學北韓大學院編:《南北韓關系論》,Hanwoul出版社,2005年版,第352頁。最終確立正常的朝韓關系。
朝韓經濟發展不對稱引發的負面影響使雙方在交流與合作上難以深化與擴大,以致雙方即便有合作,其規模也將是非常有限的,南北社會經濟的融合進程也將隨之被推遲。
再次,相互敵視與軍事對抗也將阻礙朝韓關系取得進展。朝韓敵視與軍事對抗自半島分裂以來就一直存在。但隨著雙方領導人的執政理念與政策實踐的不同,雙方敵視與對抗的程度或改善,或加重。李明博總統執政以來,南北敵視與對抗關系未有改變,“天安艦”及“延坪島”事件后雙方相互敵視更是進一步加深。韓政府認為,朝在不斷提升核武能力,很可能已完成核彈頭的小型化;朝鮮國內形勢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增大,出于鞏固接班人地位、加強內部凝聚力等內政考慮,朝今后動用多種手段挑釁韓的可能性增大;朝對韓安全構成了直接而嚴重的威脅,而且只要這種威脅存在,朝政權及軍隊就是敵人。鑒此,為應對朝方的不對稱威脅,謀求對朝絕對優勢,韓在軍事上多管齊下:2011年4月與美達成協議,將合作研究構筑“韓國導彈防御系統”(Korea Air Missile Defense·KAMD)應對朝彈道導彈威脅;①“韓美著手討論構筑KAMD”,[韓]《首爾新聞》,2011年4月16日。6月15日成立西北島嶼防衛司令部,以加強防衛延坪島、白翎島等西海五島,并強調根據“先打后報”原則即時還擊朝方挑釁;在前線部署射程覆蓋朝鮮首都平壤的地對地戰術導彈,以加大對朝威懾;繼續與美舉行聯合軍演,或單獨進行大規模軍演,提升韓軍以朝為假想敵的戰斗力。
在朝看來,韓政府進入執政后半期以來,反朝活動日益加劇,所以朝在軍事上也是針鋒相對,朝國防委員會、人民軍、政府接連發出嚴重警告。2011年5月30日,朝聲明其軍隊和人民“將不再接觸”韓政府,并將切斷朝韓東部軍事通信線路,關閉金剛山地區的通信聯絡所。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發言人聲明”,[朝]《勞動新聞》,2011年5月31日。6月3日朝表示“將對韓軍在軍事訓練中挑釁朝最高尊嚴的行為逐級提升軍事報復級別,直至韓嚴懲事件主謀并正式道歉為止”③“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發言人聲明”,[朝]《民主朝鮮》,2011年6月4日。。6月28日朝稱將“以堅決的懲罰來回應挑釁,以無情的報復來回應戰爭”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言人聲明”,[朝]《民主朝鮮》,2011年6月29日。。
南北軍事對抗增加了朝韓擦槍走火進而引發軍事沖突的可能,加劇了半島緊張。這無助于促進南北和解合作,也無助于維護地區和平穩定。6月17日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佐證。當日駐守喬桐島的韓士兵誤將韓亞航空班機當作朝戰機而進行射擊,幸未命中,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在互信嚴重缺失、軍事對峙、大規模經濟交流與合作無法開展的情況下,如何推動朝韓和解合作進程,如何促進朝韓關系取得重大進展或突破是當前朝韓共同面臨的課題。為實現這一前景,南北雙方應相互尊重,從戰略高度、長遠視野認真思考半島未來發展方向;應以地區和平穩定大局為重,以寬容之心發揮政治智慧,把握機遇促使南北關系中的消極面向積極面轉化,并進一步擴大積極面,從而增加互信、化敵對為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