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怎么了?
人都干什么去了?
為什么還弄不成?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西部大開發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理想,一種精神,一種行為。
西部大開發的最終目標與追求,是將西部建設成富足、和諧、環保、法治、健康、科學、公平、民主、積極、文明的新西部,這不僅僅是西部地區、西部各民族和這個時代的理想,更是中華民族的一種追求。
時光飛逝,歲月如流。
新千年的又一個十年正在走來,西部大開發新十年已經開始,由國強到民富的科學發展,不僅決定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決定西部大開發的轉變。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和面臨的重大挑戰,決定了西部大開發新十年向更高更深階段推進。
今天,我們探尋與總結過去十年的開發經驗,特別是總結過去十年西部開發存在的問題,其中最突出、最根本的問題應當是教育的問題。西部地區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西部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絕對離不開先進的、現代化的教育。一句話,西部大開發,教育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幾時西部的教育上不來,西部開發幾時就不會成功。
提到教育,我們想起來科學巨星“錢學森之問”:
“這些人怎么了?
人都干什么去了?
為什么還弄不成?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以上這些問題,是我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不得其解的問題。錢老走了,留下這些問題,我們應當替錢老去追問,大家去問,同時也要自問。
五月份在鄂爾多斯轉型研討會上,有幸結識原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夏日先生和內蒙古政協的郝誠之先生,談到鄂爾多斯轉型發展,再次提起錢老,并且提出了錢老鮮為人知的西部開發思想和西部大開發“系統工程理論”。
本期封面報道《錢學森與西部大開發》,特邀新華社原社長田聰明先生撰文《深切緬懷我國“沙草產業之父”》、內蒙古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郝誠之先生撰文《錢學森與西部開發》,給讀者講述了一段錢學森關心西部地區,研究西部開發的史實,旨在梳理、總結錢學森之西部開發的思想與理論,更好地推動西部又好又快的發展。同時,從另一個側面回答“錢學森之問”對西部開發的考問,惟愿能給西部的決策者、建設者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