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鮑鋒
發展大戲在新年鐘聲中開演
——展望海南“十二五”
□本刊記者 鮑鋒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中國人民圓滿地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項任務和目標,昂首闊步邁入一個新時代的時候,一幅新的建設發展藍圖又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2010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0年12月23日,中共海南省委五屆九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十二五”時期海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又一場五年發展大戲在新年的鐘聲中悄然拉開序幕。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凱歌聲中,我們有理由對海南的未來充滿美好憧憬。
輝煌的“十一五”,海南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展望“十二五”,海南高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將動若脫兔。而在這一過程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會取得實質性進展,改善民生將會取得更顯著的進步,不斷推進改革仍然是歷史賦予海南經濟特區的歷史使命。
展望“十二五”發展仍是硬道理
“十二五”,海南首要的任務,還是要緊緊扭住發展這個“牛鼻子”。
鄧小平說,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本身就是一個被30多年實踐證明的硬道理。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為“十二五”時期海南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海南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海南經濟特區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海南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進一步凸顯。
圍繞發展的主題,“十二五”海南將有許多大動作,經濟將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從“十二五”發展目標上看,海南定得就比較高: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左右,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左右。而北京市兩個增長目標定的都是8%。
規劃“十二五”,目標很重要。海南尚屬于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目標定得過低,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追趕起來更加吃力,2020年初步建成國際旅游島的目標就無法實現。目標定得過高,不切合實際,會助長“不顧一切求發展”的冒進思維。
按照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目標,到2012年打牢基礎,到2015年形成國際旅游島基本框架,到2020年初步建成國際旅游島的戰略步驟,應當保證這個速度。從國際旅游島建設開局之年的發展勢頭看,海南經濟正處于新一輪增長的上升期,加上基數較小,五年平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跳一跳”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從“十二五”發展舉措上看,海南將好戲連臺。
如:全力推進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國家旅游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建設一批世界級的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采取多種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實施水、路、電、訊、氣、房和優美環境“七到農家”工程;堅持“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產業發展戰略,發揮海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后發優勢,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布局、集約發展新型工業,加快發展海洋經濟;集中財力物力,加快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環島高速鐵路等十大工程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瓊東沿海地區國家休閑度假海岸,使瓊東地區成為全省綜合經濟實力較強、生態環境良好的區域;將中部地區建成生態環境優美、特色產業發達、農民共同富裕的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將西部地區建成帶動海南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我國北部灣地區發展的戰略支點。
另外,生態省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科教興瓊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的實施,加快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都成為“十二五”發展的亮點。
展望“十二五”,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關鍵。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口號已經提出將近20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國際旅游島建設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抓手,把優先發展教育和推動科技進步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展望“十二五”改善民生仍是重中之重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堅定不移推動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深化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認識,必須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以民為本。
毋庸置疑,未來五年,改善民生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海南將制定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規劃,建立符合省情、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社會管理機制,著力解決勞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等重大民生問題。
住有所居,保障性安居工程仍然是改善民生的首位任務。各級政府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土地供應,加快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滿足中低收入者多元化需求。五年基本實現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有一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完成農村危房改造。
勞有所得,海南省委提出力爭“十二五”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承諾。從發展目標上看,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左右。城鄉居民收入翻番,則意味著全省居民收入增長將首次超過人均生產總值年均的增長,而且超過幅度達到40%,預示著“十二五”海南改善民生將有突破性進展,這對海南人民無疑是一大福音!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必須加大就業技能培訓力度,重點解決農村轉移勞動力、農墾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必須創造條件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必須堅持各級財政增收部分55%以上直接用于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必須促進機會公平;必須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障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必須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病有所醫,“十二五”期間,全省將建立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加快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疾病控制、婦幼保健、精神衛生等公共醫療設施和機構的投入。加快建設海口、三亞、瓊海、儋州、五指山區域重點醫療中心,加強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干、建制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建設。加大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建設和培訓力度,提高鄉村醫生的業務水平。
老有所養,“十二五”期間,全省將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省覆蓋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為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打好基礎。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做實個人養老保險賬戶,實現跨省可接續。完善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災民救助等制度。
海南作為經濟特區,一直肩負著改革開放排頭兵的重任。未來五年,這個重任將繼續擔當下去。
海南要加快發展,必須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建設國際旅游島,海南需要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改革的突破口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重點是轉變政府職能。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將繼續推進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建立規范的各級政府公共職責分工體制,指導市縣用足用好下放的權力。鄉鎮機構改革的重點在大力增強鄉鎮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上,具備一定人口規模和經濟實力的中心鎮將賦予必要的城市管理權限。
農墾管理體制改革要在政企分開、社企分離基礎上,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有序推進農場屬地化管理,整合農墾和地方土地資源,妥善做好干部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大幅度提高農墾職工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全面實現海南農墾“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的目標。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全面實施國有林場林權制度改革。
深化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做大做強企業集團。
以政事分開、社企分開為重點,加快社會事業體制改革。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增強多層次供給能力,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將以旅游業開放為先導。
——購物免稅、外商投資等開放政策得到落實;一批有實力、有品牌的國內外大型旅游企業將落戶寶島。
——一批優秀旅游企業將跨入中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向東融入粵港澳、向西聯合北部灣的區域,積極參與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合作,加強瓊臺農業和海洋經濟合作,以洋浦保稅港區、海口綜合保稅區、東方和儋州邊貿市場為依托,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依托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優勢,全方位開展區域性、國際性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以及高層次的外交外事活動,使海南成為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平臺。
——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將發揮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文化引領作用。更多的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將加入到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來。
展望“十二五”,海南發展前景廣闊;展望“十二五”,我們深感任重道遠!全省人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真抓實干,為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把海南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發展、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