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啟程(高級心理咨詢師)
邪惡威脅之下的女性心理安全
文/啟程(高級心理咨詢師)
基本的女性心理安全教育亟待建立和推廣,需要幫助她們覺知人性內部的復雜真相,學習對人性陰暗面的自我管理,發展正面的心理取向,建構一個理性、穩定、自尊互愛的心理底線。
最近人們在媒體和微博上議論最多的話題之一,當屬河南洛陽性奴案。據報道,河南洛陽夜總會里的6名坐臺女,被犯罪嫌疑人李浩誘騙到他自己在鬧市區地下開挖的地窖里。她們被囚禁,被長期施以性侵犯,時間最長的達兩年,最短的達3個月,年齡在16歲至24歲之間。這些女子被囚禁期間,其中兩名因互相爭風吃醋被殺害,埋尸于地下室。犯罪嫌疑人李浩是洛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大隊職工。4名坐臺女也因涉嫌參與殺人,全部被刑事拘留。輿論已經注意到,邊緣人群的人身安全需要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社會管理工作對此問題不應輕視或回避。而且,已有評論者提出:“她們應該接受檢查治療,并進行人格與智力測驗;警方當告知其家屬,到位安撫照料,以輔助治療。”法律介入應當審慎,不應將遭長期囚禁的“性奴”當做心身健全、責任能力完全具備的正常人來看待。受害者?施害者?關系到脆弱而又珍貴的自由意志,是否能經受得住殘忍的折磨逼迫與刻骨的恐懼絕望?受害者需要心理援助,邊緣人群若真的想要免于恐懼地生活,他們日常的心理安全也需要得到關懷與呵護。
由于強烈的不安全感和生存危機,受害女性的心理底線在地窖里很快全線崩潰,她們在被禁錮和“洗腦”后,無意識地接受了邪惡的操控,選擇了對自我權利的放逐與背叛。她們甚至在李浩被捕后仍為其辯護,這已經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Stockholm syndrome)的癥狀了。所謂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又稱人質情結,是指受害者對于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受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1973年發生在斯德哥爾摩的一起銀行劫案,6名人質對劫持者的奇特態度,是這一名詞的最初來源。心理學家解釋說: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研究表明,它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四個條件:第一,人質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第二,人質處于絕望之中,相信脫逃是不可能的;第三,人質無法自由獲取信息,處于隔離狀態,只能獲得綁匪提供的單一信息和思想;第四,人質在極度困境之下會得到綁匪的略施小惠。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摩根·弗里曼飾演的老犯人瑞德說:“起初你討厭它(監獄),然后你逐漸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后你開始依賴它,這就是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所謂“體制化”就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能遭受到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李浩將6名受害女性置于絕望的處境之下,她們心中恐懼的放大,內心希望的泯滅,對特定時空下人身權利的放棄,都讓她們對惡魔的小小恩賜漸漸依賴起來。最可悲的,莫過于在這過程中人格分裂,成為雙面人。十年浩劫中,被殘酷運動折磨的一些知識分子也不得不適應變化,自我折磨甚至折磨他人,以求生存。這種辛酸的處境和錯亂的心態,在他們的回憶錄中也能窺見一二。
邪惡是什么?英國學者威廉姆·布魯姆認為它來自于“毀滅性的人類行為和宇宙衰變能量的混合”。宇宙衰變能量是由推動每個基本粒子走向老化、分解、衰朽、解體的力量構成的,同樣,人類行為的毀滅性也是由自我否定、內在沖突、迷亂和非理性的盲動、死亡沖動的力量構成的。人類沉溺在毀滅性的行為當中,并得到宇宙衰變能量的同頻共振,會形成一種成癮性的感覺。女性在面對這個世界隱藏的邪惡之時,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它既是一種外部的黑暗能量,又是一種內在的毀滅欲求。就本案來說,李浩在表面上被同事、鄰里視為正常,但其精神狀態極不正常。李浩平時在單位的表現唯唯諾諾,在其內向性格之下,權欲被長期壓抑,企圖囚禁女子來獲得病態的滿足。經濟學家何清漣曾談到中國人的“囚犯人格”:“在強勢者面前唯唯諾諾,卑微到恨不得將自己變成一粒塵埃;在弱勢者面前卻能端足架子,擺出一副可以主宰他人命運的架勢。”人性暗藏的魔鬼基因一旦獲得行動能力,就會瘋狂釋放。轉型期的社會管理的斷裂與缺失,邊緣人群的弱勢地位和困窘處境,讓邪惡的內心欲望在外部世界獲得了實現的可能。而被李浩抓進地窖的受害者們,她們自身原本的正面力量并不充沛,無法抵擋那個強大的邪惡能量場,所以很快就心智失守,甘于順從。她們的脆弱也可能和她們職業生活的混亂卑微和低自尊取向有關。沒有足夠正面的心理建設,無法連接積極的生命能量之源,就無法抗拒邪惡的支配。
在古老的易經哲學里,損卦的卦象就形象地表達了脆弱的個體與邪惡能量之間的緊張關系。艮卦在上,如同泰山壓頂,是代表著陰性能量的向下壓抑;兌卦在下,如同歡悅敞開,是代表著陽性能量的向上流動。在這一過程中,我方的陽性能量是虛弱的,而且日益減損;對方的陰性能量是強大的,而且與日俱增。整個卦象聚合起來,“山下有澤”,減損下面的陽剛去增益上面的陰柔,仿佛本來應該年輕而富有活力的生命,卻因自身力量受限,被沉重而陰郁的敵人緊緊困住,成為邪惡能量攫取和壓榨的對象。損卦呈現的畫面很動人心魄,就像本案中的那6名女子,被一層層的鐵門壓制在地窖之內,正以人間慘劇的代價換取罪犯病態的滿足感。
天地萬物都在變動不居之中,糟糕的情景總會有轉機。出路呢?其實就在孔子對損卦象征意義的解讀當中。《象傳》說:“損,君子以懲忿窒欲。”警惕混亂的憤怒,阻遏萌動的邪欲,首先是承認人性內部的復雜性,是提示我們返回人性內部,去檢視邪惡能量的根源。邪惡能量是客觀存在,寄存于人類精神世界當中,隱藏在所有人共同具有的陰暗面的部分。憤怒和欲望都是從低到高,有層次境界之分的。低層次的憤怒是分散性的,是自私的,是沒有底線的,所以需要警惕它;低層次的欲望是破壞性的,是自戀的,是拒絕反思的,所以需要阻遏它。孔子在《象傳》中用了一個“窒”字,傳神地表達了君子對邪欲的態度:斷絕氧氣和營養供給,避免毀滅性的心理獲得負面的能量支持。也就是說,陽性能量向陰性一方的流動,使得邪惡獲得給養,才是真正招致“損”的原因。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在三年多的計劃犯罪到實施犯罪的全過程中,其詭異的行為都沒有受到周邊人群和管理部門的警覺、抑制和打擊,在他實施犯罪的陰暗環境里,6名受害女子也沒有鼓足勇氣反抗或者計劃逃離,這都讓他的邪欲獲得了滋養。這樣的教訓不可謂不沉重。孔子也用“懲”字表達君子對憤怒的管理:覺察,警惕,避免內在能量在外界觸因面前陷入損耗和分散。也就是說,毫無理性底線的恐懼和焦慮,只能助長邪惡,無法保護自己。本案中的受害女子,在邪惡面前表現出分散的無意識本能反應,不能團結起來與施害者抗爭,而是在邪惡的操控之下互相施害,以求獲得基本的生存條件。這也提醒我們,基本的女性心理安全教育亟待建立和推廣,需要幫助她們覺知人性內部的復雜真相,學習對人性陰暗面的自我管理,發展正面的心理取向,建構一個理性、穩定、自尊互愛的心理底線。在邪欲萌動、暗流激涌的復雜世界里,對自我脆弱部分的警覺,對自我光明面的呵護與展開,是心理安全的真正基礎。
編輯:盧勁杉 lusiping1@gmail.com
心理CT
女性防性侵機制心理自測
單方面強迫實施的性行為是對另一方的身體侵害,女性在預防性侵方面尤其要有明確的意識。一個人要對自己的身體和情感負責,在紛亂的社會生活中,您對自己被性侵的可能有足夠的防御心理嗎?測一下就知道。
1.如果你喜歡一個男人,你首先是希望和他:
a. 保持距離,提高警惕,以免因自己的不理性使自己
受傷。 b. 拉近距離,共享晚餐,談天說地,成為好友。c. 盡快發展,不在乎發生密切關系。
2.你認為男人喜歡異性,應該首先是喜歡她的:
a. 嚴謹、正派、樸素。b. 獨特的性情,品貌雙全。c. 性感的身材。
3.如何理解異性的性需求?
a. 骯臟,讓人憎惡。b. 雖然性和情常常是兩碼事,但必須追求我和他之間的關系是兩者合一的。c. 除此之外,不知道兩性之間還可能有什么吸引力。
4.假想一個場景:你在曠野中辛苦地旅行,不遠處有一位陌生男子想要幫助你,你會怎樣對待他?
a. 保持高度警惕,拉開距離,隨時做好被侵犯時反抗的準備。b. 先仔細觀察,不拒絕幫助,可能會結伴而行,但也會做好各種準備。c. 無條件接受他,如果開始一段新情緣也不錯。
5.你認為容易有性侵傾向的男性可能是:
a. 男人大多不可靠。b. 面色沉暗,神色詭異,目光邪惡,讓人有不舒服的感覺。c. 那些性情粗魯的人。
6.如果你預感到他對你將行不軌,你會:
a. 拼力反抗,奪門而出。b. 嚴詞拒絕,及早脫身。c. 將信將疑,靜待事情發展。
7.在擁擠又固定的空間,如果身邊站著男性,你會:
a. 非常緊張,認為他們肯定有人想借此占便宜。b. 適度調整姿勢,只要沒有特別動作,也能理解當時的特殊情況。c. 不太在意。
8.在你看來,避免發生性侵犯重要的是:
a. 隨時隨地都應和異性保持距離才會安全。b. 自重自愛,保持機警,遇事不慌。c. 遠離舞場、錄像廳等情色場所,避免獨自待在陌生又僻靜的地方。
(分值:a. 2分 b. 3分 c.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