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他是在一個知青聚會的飯局上。
當時,大家眾星捧月般圍住他討要成功的秘笈。其實,剛步入社會時,他和大家一樣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在知青大返城的洪流中,他同樣被一浪打進一家國營廠子里當工人。所不同的是,改革開放之初,他不安于現狀,是全縣第一個辭去公職,裸身下海去廣東撈世界的人。經過30來年的商海打拼,如今,他是廣州制鞋業的龍頭老大,凈資產超過1個億。
酒至半酣,他娓娓給我們講了一件他親歷的事:那年我在鄉下,一群小男孩要經過一片柵欄攔路的另一邊拾麥穗,由于柵欄很高,他們雖然一再努力,卻還是沒能跨過去。我在旁邊見證了他們的失敗和努力,正在我為他們陸續離開柵欄而感到遺憾時,不料,一個不起眼的小男孩卻留了下來,做出一件令我一生難忘的舉措,他把自己的鞋子脫下來,用力扔過柵欄,然后,一個人繼續努力地試著跨過去。我覺得不可思議,弄不明白為什么小男孩明知難以跨過柵欄,卻還是把自己的鞋子扔過去,便問小男孩原因。小男孩說,如果我的鞋子在柵欄的那邊,無論如何我不能放棄,因為我沒有退路,必須不斷地努力,想辦法到柵欄的那邊撿起我的鞋子。最后,小男孩終于如愿以償地跨過柵欄,拾他的麥穗去了。
故事講到這里,大家似乎省悟到什么,整個飯局靜了下來。這時,有人進一步提問,這和你今天的成功有多大關系?
他接著說,關系可大了,在進入商海之前,我就像是國營廠子柵欄里的那個小男孩,面對外面“麥穗”的誘惑,辭去公職,不留退路,將理想和希望的鞋子義無反顧地扔過柵欄。今天,我辭職的那個廠子早已倒閉,工人下崗,他們靠領取微薄的失業金維持生計。
人生的緊要關口,那些裝滿了理想和希望的鞋子,正在等待著拾“麥穗”者的抉擇,把鞋子扔過柵欄,便邁開了人生新的腳步,一旦坐失,機會永不再來。
(編輯 仕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