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富國
醫改憂思錄
□ 本刊記者 王富國
新醫改解民之憂的核心舉措之一是減輕群眾負擔,突出公益性質。為解民之憂,新醫改在政府、社會、個人的三方利益調整中,突出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屬性。明確提出通過加大投入、強化監管、改善服務等舉措,切實發揮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公正,切實緩解醫藥費用上漲過快,個人負擔過重的問題。爭取在讓群眾得實惠得方便、解決好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和讓醫務人員受鼓舞三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醫改五項重點工作中,公立醫院改革是最復雜、最具探索性的一項工作,如何做到堅持公益性、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的呢?
記者在采訪醫改話題過程中,聽到基層衛生工作者提到最多的是如何找到政府、醫院、患者之間的利益平衡點。
河北省滄州市一家公立醫院領導認為,目前很多患者存在超前享受醫療水平的現狀。目前我國百姓實際收入水平還達不到發達國家水平,但是近幾年國內醫療技術和國際接軌迅速,因此造成收入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脫節。一些患者小病也要去大醫院看,造成醫療資源使用不均衡。此外,我國已經逐步進入老齡社會,也面臨需要大量醫療資源的嚴峻現狀。
滄州市下屬的某縣衛生局負責人對實行半年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提出擔憂。全縣十幾家衛生院2009年藥品收入1800萬,去年嚴格實行零差價藥品銷售銳減到1020萬元,減少800萬元,地方財政又沒有能力補足,致使鄉鎮衛生系統人員工資大幅下降,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他認為,國家醫改政策很好,但是涉及到利益再分配,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點是關鍵。醫改的重點是保障公益性,服務百姓。保障是基礎,包括在一線的醫務人員的收入保障。如果醫務人員的收入保障不了,工作積極性受損,就談不到醫療服務,更談不上醫療服務的公益性。但是,財政給錢也要掌握尺度和方法,多也不一定就是好事,不給錢也不行,財政給足錢就難以保證醫療機構為患者服務的責任心。
新醫改要力爭在讓群眾得實惠得方便、解決好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和讓醫務人員受鼓舞三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滄州市衛生系統一位工作人員談到現在基層醫療單位人才短腿,感嘆強基層任重道遠。如今醫院、衛生院進人都要經過市縣編制辦,一些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補充不進來,只能培訓原有人員,但是現有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人不具備執業資格占著位置,同時國家嚴格控制事業單位編制,有時醫療單位空編也進不來。建議公立醫院改革實行全部人員聘任制,解決人員短缺問題。公立醫院改革還要盡快實現管辦分開,現在公立醫院院長權力無限大,無限小。財權無限大,人事權無限小,應該給院長充分的用人自主權。有些崗位編制也需要清理,需要制定一定離崗年限限制,把長期不上班的人員清理出單位,補充進新人員。
記者手上一份河北某市衛生局的報告也對當前醫改工作面臨的問題提出三點意見:
一是地方財政投入壓力較大,全部醫改資金落實到位存在較大困難。這種狀況在財力緊張的縣(市)表現尤為突出。建議進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級醫改資金投入力度,增加對財政困難地區的補助。同時,建議省、市政府加大對縣級政府落實醫改資金的督導力度。
二是醫改機構人員力量不足。醫改是一項長期性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項協調面廣、難度大、政策性強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配備足夠的力量專門從事這項工作。而目前各級醫改工作機構雖已成立,但均為臨時性機構,力量薄弱,協調管理難以到位。建議實化專門機構,明確崗位編制,保障必要經費。希望從省級政策層面予以明確。
三是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難以推進。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4個試點縣(市)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均無實際性進展,主要是因為“一體化”管理推進后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鄉醫的收入,村衛生室藥品零差率銷售暫時無法實行。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適當提高對承擔基本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村衛生室服務人員財政補助,充分考慮鄉村醫生的既得利益,取得鄉醫對“一體化”工作最大限度支持。
□ 編輯 崔銀娜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