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中國脫鹽協會稱,海水淡化項目將實現每天5萬噸淡化海水的產能。北京水務部門已經開始就引入淡化水可行性展開研究,考慮把海水淡化作為戰略水源,當北京用水緊張時及時啟動海水淡化供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編制的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海水淡化處理能力將提升到每天250萬-300萬立方米,每年有9億-11億立方米的淡水由海水轉化而來。由于海水淡化水價普遍比目前淡水供水價格高50%左右,如果大規模應用海水淡化,水價將被動上漲。
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制造技術,具備新型海洋工程裝備的自主設計建造能力,產業創新體系完備,創新能力躋身世界前列。為此,國家計劃發展戰略重點著眼于主力海洋工程裝備、新型海洋工程裝備、前瞻性海洋工程裝備、關鍵配套設備和系統關鍵共性技術。過去,中國總體處在制造低端海工裝備產品的第三梯隊,以賺取加工費用為主。全球海工裝備水平第一梯隊為歐美類企業,第二梯隊為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十二五”期間,在中國的近海大陸架和大陸坡建設將加快,帶動的海工裝備總投資預計為2500億~3000億元,年均500億元以上。這給相關企業帶來了重大機遇。中海油就計劃投入300億元,建造深水海洋工程裝備。
世界黃金協會表示,世界黃金協會預計今年中國黃金需求可能增長10%或70噸左右,主要受惠于消費者投資黃金以實現資產保值。去年中國黃金需求量約706噸,已出現明顯的上升走勢。世界黃金協會表示,由于股票和房地產等傳統投資產品現價波動很大,一些中國投資者選擇黃金進行資產保值。協會于兩年前曾預測中國黃金需求在未來10年增長一倍。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黃金消費國,僅次于印度。今年第二季度內中、印兩國黃金消費量佔全球消費總量的54%,若其需求繼續增長,必然值得關注。面對中國黃金需求不斷增長,中國去年進口量為240噸,但內地黃金產量不夠滿足本土需求。世界黃金協會長稱,上半年中國黃金需求旺盛,本土供應趕不上需求,就需要靠進口來填補供應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