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將帶動中國經濟的再次飛躍,與此同時,也將成為在華外企與中國經濟互利共贏、比翼齊飛的一個新契機。
眼下外企正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而轉型,這在坊間已經不是什么秘密。對于已經在中國市場“摸爬滾打”了數年的外企而言,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將把中國帶向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也意味著在華外企的又一個黃金機遇已經來臨。為此,外企們相應地調整了各自的全球布局,把中國擺在了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他們或者將亞太區總部遷至中國,以“支部建在連隊上”的思路,減少中轉環節,使決策層直接于一線制定戰略、實時指揮;或者將研發重心向中國傾斜,“好鋼用在刀刃上”,利用技術領先的優勢,快速擠占市場,壓縮回報周期。
在21世紀或順延下去的任何一個世紀里,探討發展,就幾乎等同于探討能源。能源是發展的動力。而能源資源的不可逆,使其日漸成為各國在尋求經濟發展時優先考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知名咨詢公司ICF的執行董事賀大偉對中國“十二五”能源新政的評價是:“我對中國政府的執行力和長遠眼光十分欽佩。中國已經承擔起一個大國對人類和地球的責任。政府一直努力制定良好的能源和氣候政策,民眾對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也越來越在意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上的‘綠色標志’。中國未來綠色經濟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環保產業也將帶領中國未來經濟邁上新的臺階。”
外企對中國“綠能”政策最為直接的肯定,當然不止于口頭,更表現在他們積極響應的動作上,比如ABB、威能、施耐德等跨國公司就已不失時機地重新部署了在華的發展方略,他們把中國經濟的轉型當做自己在華再次實現大躍進的“跳板”,主動用自己的優勢去貼近中國經濟的轉型之需,將前進的路線調整到中國經濟轉型的軌道上,并使行進的步伐盡量與轉型的節奏保持一致……當然,這些外企肯定不會無緣無故地跟進中國的轉型。
對此,世界能源研究所環境與能源項目主任詹尼弗?摩根稱:“雖然中美兩國明顯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在環境問題上也存在分歧,但雙方仍然有著共同的利益。對清潔能源加大投資將會開拓出新市場并降低供應成本,從而推動美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而舊金山政府駐華辦公室執行總監方景儀則表示,舊金山有很多先鋒企業可以從中國的氣候和環境目標里積極尋求商業機會、建立伙伴關系并從中獲益。此外,作為“十二五”規劃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鼓勵中國公司走出國門,這一國際化戰略也將造就更多機會。而賀大偉之言:“中國是美國每一個公司都想去做生意的地方”也不全是在替美國人說話。
當下的中國,雖然已不再是黃金遍地,但機會仍舊在那里——在規劃的藍圖里,在政策的字里行間。
中國新時代 2011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