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
2011年7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年內第三次加息,藉此,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已上升至3.5%,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相應調整。此政策公布之后,立時掀起幾層波瀾,央行連續三次加息能否有效緩解物價上漲壓力,對老百姓生活有何影響呢?
王先生:加息簡直是太讓我難過了,我剛準備貸款買房,這不就加息了,每個月得多還不少錢?原來貸三十萬有二十七萬左右的利息,現在估計一半一半吧,平均1600多塊錢一個月。
白先生:加息我壓根就不用管,因為我沒有借貸關系產生。沒有經濟頭腦就不要輕易涉足金融投資,真的要是發生銀行存款通貨膨脹了,社會經濟就崩盤了,你有再多也沒用,換句話說,存款少了風險和損失也相應的要小。
張先生:加息對老百姓影響不及物價,影響的只是中小企業。同樣,那些準備貸款買房的人貸款越來越難了,即便勉強辦下來,月供也很難承受。
陳女士:加息之后,我存款為定期的話利息就會高點了,還是有好處的。
薛先生:加息并沒有真正能解房地產市場炒房的熱度,只是對于一些靠銀行貸款的小炒房個體有些影響。但是對于財大氣粗的炒房團,他們資金足夠周轉。而且加息對于按揭買房者來說,就是變相提高了房價,炒房者會因此收益更多,變本加厲。
“加息同樣增加了大企業和國企的資金成本,從這點上來說是公平的。不能僅僅考慮中小企業的資金鏈緊張等因素,而放棄了加息這一重要的抗通脹手段。”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說。
“加息主要是為了抑制通脹,也表明政府對經濟增長依然有足夠的信心。”興業證券分析師蔡艷菲表示。
“加息能緩解居民對于價格預期的心理作用,緩解對通脹的擔憂。”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經理趙慶明說。
“目前造成我國物價水平不斷上漲的因素比較復雜,加息對工資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有限。要有效抑制通脹,還要注重發揮財政政策在結構性調控方面的優勢。”趙慶明說。
理財專家認為,加息主要給老百姓帶來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利息收入的增加,二是房貸負擔的增加。面對加息周期的來臨,百姓可根據家庭的財務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理財攻略”。
攻略一:主動出擊,定期轉存。銀行不會像上調客戶房貸利率那么積極,主動上調客戶定期存款的利率,百姓只能靠自己轉存定期存款來提高利息收入。加息后,10萬元定存一年可增加約250元的利息。
攻略二:冷靜判斷,理性理財。并非所有的定期轉存都是合算的,因為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計算利息。一般來說,超過30天的一年期定期存款、超過46天的兩年期定期存款,可保持原狀。
攻略三:綜合衡量,提前還貸。加息加重了購房者的房貸負擔,以30年期貸款100萬元為例,今年3次加息后,購房者的月供負擔增加約430元。小數怕長計,如果資金充裕,提前還貸無疑是個好選擇。
攻略四:活用資金,房貸理財。如果沒有大筆的資金,細水長流也是不錯的選擇。目前已有多家銀行推出具有理財功能的房貸還款賬戶,市民將閑置的資金存入,便可抵扣貸款本金,節省利息支出。
總體來講,加息了,對于普通老百姓是該將存款轉為定期還是作為短期投資;對于買房貸款者是不是該暫時放下念頭,等待利息的再調整;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該如何面對融資難的問題呢?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對此,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說,盡管加息可能帶來經濟減速、熱錢涌入等風險,但當前銀行存貸款名義利率遠低于市場利率水平,需要進行調整。“央行此次加息應是經過反復權衡后的選擇。”
如此看來,加息不僅僅是針對每一個行業人的事情,它影響著來自你身邊所存活的多個集體。它不僅加大了房貸,但是也限制了房地產等多方面的通脹現象,因此筆者建議,針對加息,各個群體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多多了解相關的行業信息,以求多個解決渠道,不要按固定思維去做。據悉,今年年內央行還將有1-2次加息,但7月不會再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我們期待加息能更多地為民眾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