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市委書記蓋如垠在接受采訪時說,困難群體的房子靠市場永遠解決不了,必須政府解決,而且是賠錢解決。“十二五”期間要解決保障房問題,哈爾濱大概得賠100億元。
盡管當地政府的決心很大,力度也很大,但蓋書記在訪談中多次將建設保障房說成是“賠錢”,我認為不妥,而這個“賠”字背后的觀念問題更值得深思。
政府建設保障房,難道是一樁買賣嗎?這實為政府應負之責,更重要的是,保障房建設其實是民眾集體掏腰包來解決窮人的住房問題,政府只是將取之于民的錢再用之于民,哪里談得上賠錢。
之所以斤斤計較于這個“賠”字,是因為它透露出一種令人不安的觀念錯位。不要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視為恩賜,不要把民生投入當作政府“賠錢”的生意。
近日,一條《溫州最帥男醫生》的帖子在國內各大論壇和微博瘋狂轉發,在坊間號稱“平陽帥哥醫生”的這位男孩一夜成名。有網民稱,甚至有女生為了見他一面而裝病。
盡管這只是一個偶然性事件,但在就醫過程中,一樣存在著不少以貌取人的類似現象。有更多的人喜歡選擇那些外形看起來比較“老”的醫生。在他們心目中,“老”意味著見多識廣,經驗豐富,技術成熟。但實際上,外貌與一個醫生的好壞根本扯不上任何聯系。現在,醫學知識更新速度前所未有,很多經受過足夠醫學訓練及最新醫學知識及理念灌輸的年輕醫生,未必就比年老的醫生遜色。
如果因為一個醫生的外形條件不佳、不夠老去判定“這個醫生不行”,那一定是一種相當錯誤的觀念。“以貌取人”在什么時候都不太合適,在醫療領域更不應該。
9月5日,后海九門小吃8家檔口集體撤離,包括爆肚馮、馬記月盛齋、羊頭馬、年糕錢、奶酪魏、德順齋、白記豆腐腦7家老字號及炸糕辛檔口。有經營者稱,進場費的上漲是老字號撤離的主要原因。
去年是前門,今年是后海,看來愈是北京味道濃郁的地方,愈是容不下老字號小吃。
要保護老字號,需要政府出臺優惠政策、資金扶持等。九門小吃成立當初以優惠進場費吸引老字號入伙,是市場行為而非保護行為,即便“翻臉”提高進場費,也無可厚非。老字號現在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及早為自身尋找出路,比如更改經營理念、修正自身缺陷、改變游客“難辨真偽、干脆不吃”的印象等。
要知道,老北京的小吃,不僅是一種食品,更是一種老北京的文化。讓老北京的小吃活得好,就是讓老北京的文化活得好。
街道辦,一個在我國存在了50多年的行政機構,近日徹底退出安徽省銅陵市市民的生活。民政部基層政權司副司長王金華表示,如安徽銅陵的試驗評估效果良好,將在全國推廣。
從法理上說,沒有法律的授權,相應政府機構就不應該存在。不過,筆者對撤銷街道辦事處的好處持保守態度,理由如下:
一是撤銷街道辦事處不一定會提高政府服務效率、減少財政負擔。從銅陵的改革來看,原來政府工作人員還在政府的花名冊上,財政負擔一點也沒有減少的情況;二是撤銷辦事處不等于加強基層治理。加強基層治理重要的辦法就是減低上級政府的影響力。但是,“下變上不變”的情況并沒有隨著撤銷街道辦事處而消失。
城市治理的改革已有年頭,正如一些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所言,改革的收益可能會出現邊際遞減,甚至一些改革反而生出新問題。因此需要有自上而下的通盤改革思路,這就是“頂層設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