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成空樓
福建永定縣的土樓建筑已經被印在中國郵票上,有些通過衛星拍攝的照片甚至被美國軍方誤認為是導彈發射井。幾個世紀以來,這些由客家人和閩南人建造的成千上萬的“土制建筑”,都居住著整個家族的成員,相當于一個個的村落,是表現中國氏族生活的最好證明。
但是,隨著中國氏族傳統的衰落,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離開土樓,搬到現代化的樓房里,因為樓房能提供比土樓更便利的生活條件。土樓建造止于上個世紀,現在建造的技術工藝正在消亡。聯合國試圖保護那些經過歲月洗刷后殘存下來的遺跡。雖然中國政府將其開發成旅游景點,胡錦濤主席去年農歷新年也參觀過土樓,但這些建筑卻沒有得到過系統的保護或修繕。
“人們不再打掃這些土樓,”28歲的土樓居民江清站在環興樓的陽臺上說,“一旦人們離開,生態系統也將全部崩潰。”環興樓是永定縣無數典型土樓中的一座,已經有500年歷史了。這座土樓曾經住過100個家庭,但現在只剩下十多個人,只能看見老人們在里面出出進進。一天下午,他們將堆在土樓大門口的柴火搬到了附近的儲藏室,這是當地政府要求的,為了避免旅游者看到這亂糟糟的情景。年輕人都搬出去了,很多住在兩個小時車程外的沿海城市廈門,大部分在那里從事著卑微的體力勞動。
“文革”期間,政府還試圖拆散這些氏族成員。集體公社建了越來越多的土樓,然后隨機分配人員住進去,這樣每個家族都有其他公社的成員。當“文革”結束后,人們各自又回到了自己的家族。學者黃漢民說:“他們保護的僅僅是建筑本身,但是人都走光了,生活的空間已經消失了,我們只是在保護一座遺跡。”
(來源:《紐約時報》)
中國演奏家并非“沒靈魂”
對許多樂迷來說,中國鋼琴家就是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沒有個性音樂的代名詞。但幾位充分顯示出個性的演奏家駁斥了這一刻板印象。
生活在紐約的王羽佳就是這些有個性音樂家中的一員,今年24歲,外表靦腆,卻擁有著自己的音樂世界。面對質疑,她回應說,“這是一種謬誤,不存在比別人更好或更糟的鋼琴種族,只有有個性的藝術家。我不是女版郎朗,更不是像我聽說的反郎朗的人。”王羽佳14歲離開北京前往費城,為自己打造出完美的技術、敏銳而淳樸的感受力和真實的敘事感。
對中國人這種比其他人更快地演奏一切的、有懾服力的演奏能力,皮埃爾?雷亞什十分清楚,這位法國演奏者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名譽教授。他發現那里的平均技術水平并不比其他任何地方差,但他也不認為會有更多中國鋼琴家走上國際舞臺,“當一名學生超脫獎項,他的技術和藝術水平比其他國家最優秀學生的水平高出百倍。人們總是說希望像郎朗一樣,但無論他的怪誕舉動是否令人不快,他在演奏速度和思維敏捷方面都超過了許多演奏者。”
(來源:《費加羅報》)
留住奢侈品消費者
中國游客在境外“血拼”的現象很引人注目,不過,大多數人其實并非想象中的富豪,更可能是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出境大手筆消費的原因無他:高檔消費品在國內太貴了。
商務部調查數據顯示,在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這5類產品中,有20種高級品牌在中國境內的售價要比香港貴45%左右,比美國貴51%,比法國貴72%。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形容,高檔消費品在國內外的價格差距問題對中國人“不太合理和公道”。
突出例子就是在中國境內代工的蘋果產品iPhone與iPad,由于太多居民出境到香港購買多臺iPhone與iPad,去年10月,中國海關開始對居民個人購買入境的iPhone與iPad征稅,結果引起民間抱怨。當局多年來對高檔消費品采取的高關稅政策,受到輿論批評。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兩會”上承諾,將解決部分奢侈品國內價格高于海外價格的問題。姚堅透露,商務部正與海關總署和稅務部門完善內銷政策,要通過加工貿易產品的內銷、完善分銷體系以及合理化稅制來逐步解決問題。他也呼吁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給予公平的、合理的價格定位。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