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創傷性滑膜炎;膝關節;中醫藥療法;綜述
中圖分類號:R25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1-0069-02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是指膝關節損傷后引起的無菌性炎癥反應。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乏力、關節腔積液并有明顯膝關節屈伸活動阻礙,被動屈曲時,疼痛加重。積液明顯者,浮髕試驗陽性,X線檢查呈不同程度滑膜炎性X線表現。臨床上多見于老年人、從事體力活動者或特殊職業的人群(如運動員和軍人等)。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在中醫藥治療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其方法療效可靠、痛苦小、副作用少而有一定優勢,臨床常見的方法有中醫內服法、中藥膏散外敷、針刺療法、中藥薰洗等。
1、中藥內服法
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關節功能的維持與肝腎、氣血、營衛密切相關,肝腎虧損為本病基礎,《內經》:“膝者筋之府……故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虛則風寒濕氣襲之。”所以中藥內服目前在治療本病時多以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為大法,強調本病以本虛為主,再根據邪氣的盛衰,佐以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標本兼治。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張滿臣等依據《成方便讀》四妙散(黃柏、蒼術、牛膝、薏苡仁)為基本方,辨證加味內服。濕重者加茯苓、白芍;灼熱紅腫者加赤小豆、牡丹皮;肝腎虧虛者加五加皮、仙茅;疼痛劇烈者加三七粉沖服。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45例,治療1-3個療程。結果顯示,治愈27例,顯效11例,好轉4例,無效3例。陳樹清等采用溫經活血祛濕法,自擬方藥(麻黃、桂枝、赤芍、澤蘭、白術、茯苓、五加皮、北芪、防已、威靈仙、牛膝)隨癥加減治療30例患者,偏熱者加黃柏、萆薢;偏寒者加附子、細辛,總有效率達96.7%。邢筱華予速溶靈寶通痹散(漢防己、薏苡仁、萆薢、澤蘭、松節、桂枝、土茯苓、骨碎補、雞血藤、銀花藤、狗脊、地鱉蟲、炮穿山甲、川牛膝),治療50例患者,有效率達98%。高泉陽等口’以通痹湯為基礎隨癥加減,藥用生黃芪、當歸、雞血藤、茯苓、澤瀉、惹苡仁、赤芍、川牛膝、蒼術、黃柏、防己、獨活等藥。瘀血較為明顯者可以加用藏紅花、當歸尾、赤芍、桃仁、牡丹皮等;寒濕較重者可對澤瀉及薏苡仁加量,酌情加用附子、干姜、川烏、烏梢蛇等藥;脾腎陽虛較重者加用腎氣丸加味,制附子、桂枝、巴戟天、補骨脂、骨碎補等藥。時國富等應用滑膜炎湯(丹參、當歸、赤芍、土茯苓、金銀花、連翹、桑寄生、澤瀉、生薏苡仁、白扁豆、木瓜、牛膝),早期濕熱偏盛、膝部積水較多、腫脹明顯,則加大土茯苓用量,加敗醬草、大青葉;腫脹、疼痛、發熱癥狀緩解,活動改善,則去金銀花、連翹加忍冬藤、雞血藤、川萆薢。陳興元依據《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當歸、赤芍、桃仁、蒼術、黃柏、地龍、川芍、紅花、川牛膝、薏苡仁),治療有效率達91.3%。吳婭樨等采用活血化瘀、除濕化痰法,辨證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126例,臨床效果較好。主方:川芍、紅花、丹參、茯苓、白術、蒼術、木瓜、木通、伸筋草、威靈仙、牛膝、甘草。
2、中藥膏散外敷
中藥膏散外敷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膏散劑經皮膚吸收后達患部,發揮中藥行氣活血、逐瘀通絡的功效。王國棟等用化瘀止痛膏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110例,治愈53例,好轉39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83.6%。治療方法:生乳香100g,生沒藥100g,紅花50g,威靈仙100g,蘇木100g,細辛50g,川芎100g,益母草100g,木瓜100g,血竭100g,上述藥分提取成稠膏,再加入粘附劑和透皮劑等輔料,然后涂鋪切片即成,載藥量為每平方米0.2kg。將藥貼直接貼于患膝壓痛處,每日換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時間為3d。喬洪杰認為伸筋透骨方燙洗患膝,能溫通經脈,從而加快滑膜損傷的愈合和關節功能的恢復,以達到增強膝周肌力、防止肌肉萎縮的作用。周端求采用乳沒茶黃星芷散外敷治療急性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患者62例,痊愈56例,顯效4例,好轉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39%。
3、針刺療法
針刺是在中醫經絡理論的指導下,通過辨證選用不同的穴位配伍,達到溫通經脈、散寒除痹,加速患部血液運行,改善微循環,同時放出積液,促進炎癥吸收,解除腫痛之癥的目的。所謂“通則不腫”,“通則不痛”。田軍等采用火針療法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46例,痊愈20例,占43.5%;顯效16例,占34.7%;有效8例,占17.4%;無效2例,占4.4%。有效率為95.6%。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位,選擇內膝眼、外膝眼、鶴頂、血海、梁丘、足三里、陽陵泉、阿是穴。每次選4-5穴,用碘酒消毒,再以75%酒精脫碘,用特制鎢鋼單頭火針在酒精燈上燒至白亮,對準穴位,速進疾出。并在積液波動較明顯的部位,常規消毒,采用火針穿刺放液,進針深度根據關節腫脹、滑膜增厚程度、積液量之多少掌握,出針后擠壓、活動關節,放出積液,敷以無菌紗布,膠布固定。針眼處3日不宜著水,以防感染。每隔3天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德煒等采用針刺合中藥熱熨法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50例,治愈41例,顯效9例,總有效率為100%。
4、中藥薰洗
中藥薰洗患部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環,恢復關節內供血,有促進炎腫消退作用。陳長平等用中藥薰洗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36例,取得較好療效。痊愈18例,好轉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4%。治療方法:中藥采用活血消腫舒筋湯(自擬)薰洗。藥物組成:伸筋草30g,透骨草30g,川楝15g,牛膝12g,蘇木15g,紅花15g,乳香6g,沒藥6g,銀花藤30g,海風藤30g,防風12g,荊芥12g。伴有發熱者可酌加大黃、黃柏。藥物煎煮后,趁熱先薰,待溫度降至40-50℃時,再洗患膝,每次30min,每日2次。同時進行膝關節的功能鍛煉,6劑藥為1個療程。薰洗期間不加用任何消炎藥物。
5、中醫綜合治療
中醫綜合治療也是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韓復慶自擬方劑治療100例患者,藥用生黃芪、薏苡仁、土茯苓、車前子、地龍、川牛膝、赤芍、五加皮、豬苓、木瓜、防風。痛劇者加細辛、制乳香、沒藥,內服中藥的同時配合手法按摩及藥物封閉治療,有效率達98%。呂愛華采用中藥內服(黨參、白術、獲菩、炒黃柏、薏苡仁、獨活、柴胡、地鱉蟲、丹參、澤瀉、防己、黃芪、木瓜、牛膝、赤小豆)結合手法按摩治療慢性膝關節滑膜炎,治療結果滿意。有研究報道,手法按摩、外用消腫膏及中藥直流低電壓導人療法,治療有效率達91.33%。史忠和采取中藥內服、外敷、功能鍛煉結合治療,總有效率達90.2%。陸明山應用中藥內服、局部封閉和穴位按摩治療48例患者,治愈40例,顯效6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為100%。張遷喬采用針刺結合神燈照射治療膝關節滑膜炎106例,有效率為96.2%。
6、小 結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屬于祖國醫學“痹癥”、“鶴膝風”等范疇,主要由外傷或勞損所致,《內經》中有“膝為筋之府”一說,并指出:“脾主肌肉,四肢,主運化;肝主筋,藏血;腎主骨,主髓”,《濟生方·痹》云:“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總結歷代醫家對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病因病機的認識,可以歸納為以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為本,風寒濕邪內蘊、癖血阻絡為標。目前中醫藥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是臨床上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已經得到臨床各級醫生的認同。但是由于中醫藥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缺乏可靠統一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并且療效評價標準多為患者的主觀敘述,缺乏客觀的數據統計,因此研究制定出一個療效確切膝關節滑膜炎的治療規范是今后需要長期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林治瑾,臨床外科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6
[2]張滿臣,庸淑義,四妙散加味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45例,陜西中醫,2000,21(7):297
[3]陳樹清,梁賢芳,中醫藥并手法推拿治療慢性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臨床研究[J],中華綜合臨床醫學雜志,2003,5(2):6
[4]邢筱華。中藥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的臨床研究,河北中醫,2005,27(7),508
[5]高泉陽,張天健主任醫師治療慢性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經驗,河南中醫,2006,26(6):18
[6]時國富,劉又文,陳利國,毛天東運用滑膜炎湯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的經驗,中醫正骨,200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