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單個細胞的溫度計
要想了解更多細胞內部的奇妙世界,就必須弄清楚細胞的溫度及其變化規律,但與此相關的研究卻少之又少。美國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了一種能測量人體單個細胞溫度的納米溫度計,并首次證實:細胞內部溫度并不像整個機體那樣遵循平均37℃的標準,不同細胞個體在溫度上往往存在顯著差異。
這種特制的納米溫度計用鎘和硒的量子點制成,小到足以進入單個細胞。當溫度變化時,這些量子點就會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通過專門的儀器對這些光進行“解碼”,就能發現細胞的溫度變化。研究人員發現,在細胞內部不斷進行著各種各樣的生化反應,有些細胞要比其他細胞更活躍,釋放出更多的熱量,而細胞內部溫度的變化可能會改變DNA的工作方式或蛋白質分子的運行機制。研究人員正在試圖通過進一步的實驗,找出這種溫度變化的調節機制,該研究將有助于開發出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新方法。
擁有兩個太陽的行星
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天行者”盧比居住的行星塔托尼擁有兩個太陽。如今科學家真的發現了一顆環繞兩個太陽運行的行星,可惜那里距離地球太遠,也不適合人類居住。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于2009年3月發射升空,是世界上首個專門用于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航天器。最近一個天文團體利用“開普勒”發現了傳說中的環繞雙星的行星,這顆被稱為“開普勒16b”的行星距離地球約200光年,半徑大約是木星的四分之三,表面非常寒冷,它繞兩個太陽的周期是229天。而兩個“太陽”的環繞周期是41天,軌道半徑3200萬公里,較大那個的質量相當于太陽質量的69%,較小那個的質量只及太陽的20%。
美國航天局“開普勒”項目首席科學家威廉·博魯茨基表示,銀河系中的大部分恒星都處于雙星系統中,在雙恒星附近發現環繞它們運行的行星,意味著在太陽系外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相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