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龍,號“龍眼”,資深媒體人,時事演繹怪俠,獨門武功——“大話國際”。從孵蛋(復旦)出殼,曾被央視派往歐洲常駐,是著名戰地記者……現為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新聞頻道國際新聞制片人。
在古希臘神話中,潘多拉打開了一個魔盒,釋放出人世間的所有邪惡——貪婪、殺戮、恐懼、痛苦、疾病等,當她再蓋上盒子時,只剩下希望在里面。環顧當今世界,人類似乎被這個魔咒不幸擊中——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魔盒”能否再罩上?
核電,本來是一種安全、高效的綠色能源,是人類的福音。核反應堆在密封的時候,帶給人類的是幸福和希望。然而,一旦這個潘多拉魔盒被打開,狂瀉出來的就是無窮的災難。
?。玻的昵暗囊粋€黎明,前蘇聯的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在例行維護時發生劇烈爆炸。爆炸伊始,還有大批市民聚集在城鎮的鐵路橋上圍觀,他們看到的是美麗如彩虹般的火焰,雖然伴隨著這美麗火焰的是“核電站有怪味”。事后,很多目擊者都死亡了,因為他們所遭受的高強度輻射足以讓任何一種生物喪命。爆炸發生后,全普里皮亞季的居民們都被告知,核事故的級別是最小的,他們的居住環境是安全的。他們并不知道,此次爆炸所釋放出的輻射劑量,相當于在廣島投放了500多顆原子彈。
今年4月26日,烏克蘭舉行紀念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25周年活動。在緬懷死者的同時,一項緊迫的工作引起了全球輿論的密切關注——用于防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放射性物質外泄而修建的“石棺”如今已經到了使用壽命,嚴重破損,而新“石棺”的修建工作由于資金缺口巨大,遲遲無法展開。
據估算,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中,僅有3%至15%的核燃料發生泄漏,這意味著還有約200噸核燃料仍然存在于“石棺”下部。據悉,“石棺”設計壽命為50年,但實際使用壽命卻達不到設計預期。自上世紀90年代起,這個石棺便出現種種問題,專家們不得不將預期壽命降低為20年。眼下,“石棺”已經出現嚴重破損。有專家預計,5年后,“石棺”很可能無法再阻擋放射性物質的泄漏。因此,烏克蘭政府希望給4號機組建造一個新的“石棺”及其配套設施。為此而發起的“避難所”項目需要近16億歐元。
為了幫助烏克蘭渡過難關,切爾諾貝利國際援助會議于4月19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召開。會議最終籌集到了5.5億歐元用于為4號機組修建新的“石棺”。
新“石棺”的設計及建造工程由法國一家公司負責,它是一個重達2.9萬噸的拱形鋼結構建筑。這個“石棺”能把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梵蒂岡大教堂整體罩起來。穿上了“金剛罩”的核電站其使用壽命至少為100年,也就是說,在2111年前,“魔盒”里面的“魔鬼”都不會醒來。
福島核電站——“魔盒”是否已經打開?
今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地區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強的9級地震,地震引發了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的海嘯,地震和海嘯又引發了一次7級核災難。福島第一核電站在地震和海嘯的雙重沖擊之下,幾個反應堆接二連三地發生爆炸,核災難也成了懸在1.3億日本國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頭頂上的一把利劍。
如今,輻射云、輻射雨正在飄向全球,高輻射的“臟水”也正流向深海,福島核危機一直在“控制”“緩解”“嚴峻”“失控”等令人揪心的語境中翻騰顛倒。人們擔憂,福島會不會成為另一個切爾諾貝利?宣布完全放棄福島第一核電站之后,日本是否只剩下封堆這一最后選擇?“石棺”會不會在日本重現?福島是否會成為第二個“鬼城”?
目前專家普遍認為,福島不會形成第二個切爾諾貝利,切爾諾貝利的情況是堆芯發生化學爆炸,壓力殼被炸開,放射性物質當即散布到空中。福島雖發生核泄漏,但絕大部分都控制在安全殼當中。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嘗試用多種方法為反應堆降溫,卻因站內輻射水平過高等原因屢屢受挫。有專家提議,應仿效蘇聯應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做法,用混凝土封存整個機組。3月31日,東京電力宣布將廢棄福島核電站1~4號反應堆,稍后又宣布5~6號反應堆也會被廢棄。種種方案表明,只有把福島核電站這個被打開的“魔盒”進行封堆,才能還人民以希望。
但是隨著日本將那些高輻射“臟水”倒入太平洋,潘多拉的魔盒到底會釋放出什么罪惡,現在我們還無從得知。
利比亞局勢——“魔盒”危害了誰?
在人們千方百計關上兩個“魔盒”的同時,法、英、美等國卻在北非用導彈炸開了另外一個“魔盒”——利比亞。
自多國部隊戰機進入利比亞領空的那一刻起,潘多拉魔盒已經不可避免地被打開了。由于法、英、美等國家的軍事干預還在不斷進行,利比亞已經陷入內亂深淵。這一混亂,也直接影響到了世界的石油供應,世界經濟也隨之受到影響。
今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上空設立禁飛區。次日,利比亞政府即宣布,接受這個決議,立即?;?。在利比亞政府宣布接受停火決議后,從利比亞東部傳來消息說,反政府武裝擊落了一架政府軍的戰斗機,而且是有圖有真相。利比亞政府軍違反停火協議似乎鐵證如山,法國總統薩科奇宣布:法國將在“幾小時內”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當天傍晚,法國戰機一馬當先,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可笑的是,兩天后的事實證明,那架墜毀的戰機是反政府武裝的,而且是被自己擊落的。盡管如此,法、英、美對這個意外的插曲毫不理會,因為在科索沃,在伊拉克,西方雖然也沒有找到“集體大屠殺”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但照樣不妨礙大開殺戒。
耐人尋味的是,聯軍這次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取名為“奧德賽黎明”?!秺W德賽》是古希臘的著名史詩,為盲詩人荷馬所編輯整理,描寫的是希臘英雄奧德修斯遠征特洛伊的戰爭結束后發生的故事。奧德修斯在10年戰爭結束后乘船回家,但他的回鄉之路很不順利,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20年以后,他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妻子還在苦苦等待,那些緊逼他妻子結婚的貴族還占據著他的王宮,大吃大喝。而歷經艱辛的奧德修斯最終回到故國。奧德修斯裝成乞丐,進入王宮,設法同兒子一起殺死那伙殘暴的貴族,和妻子重新團聚。“奧德賽黎明”行動的含義就是認為卡扎菲霸占利比亞政權數十年,致使人民遭受奴役,歐美軍事力量就是當年的奧德修斯,現在重返利比亞,他們將發射正義之導彈,清除獨裁勢力,還政于民,給利比亞人民帶來希望的明天。
這個故事聽上去很有點英雄主義的情調,但實行的過程卻充滿血腥。作為戰地記者,龍眼當年報道過科索沃戰爭,并在北約和南聯盟交戰雙方的核心陣營進行穿梭采訪。在前線,龍眼看到的到處是戰火、殘垣斷壁和家破人亡,北約戰機的每一次呼嘯,都意味著許多生命的終止;但在北約總部,龍眼看到的是北約盟軍司令天天在洋洋得意地介紹戰果。在參戰的北約飛行員看來,只要手指一點,導彈就會呼嘯而去,這遠比打電腦游戲來得簡單和輕松,根本就沒有殺人的感覺。
如今戰火已經點燃,就像“潘多拉魔盒”已經被打開一樣。行蹤不定的卡扎菲并沒有被清除,而每天都有無辜的百姓要么在北約的導彈下、要么在利比亞兩派的攻擊中成為冤魂。利比亞是一個松散的政治聯合體,人民仍然主要效忠于各部族的酋長,而非中央政府。利比亞反政府人士的目的并非建立民主政府,而只是推翻卡扎菲的統治而已,這也就可以解釋反政府武裝為什么一直提不出完整的綱領和治國方略。多國部隊已經把潘多拉魔盒打開,魔鬼正在非洲大地上肆虐,而且還沒有返回魔盒的跡象。如今軍事干預還在繼續,利比亞局勢一步步走向深淵。其實,西方之所以對利比亞發動戰爭,他們感興趣的只是利比亞豐富的石油資源。他們既想打垮卡扎菲,而又不想讓反政府武裝坐大,因為西方在扶持阿富汗塔利班武裝上已經吃盡了苦頭。有了前車之鑒,在對待利比亞問題上,西方的立場很糾結。然而,戰局的拖延,受苦的只能是利比亞的老百姓。
本·拉登之死——“魔盒”是否已經蓋上?
就在本稿刊發前,國際局勢又有可能因為兩大事件而改變走向。5月1日,卡扎菲的小兒子與三個孫子被北約戰機炸死。據國際觀察家認為,這一結果把卡扎菲逼上了絕路?;蛟S對于北約來說,炸死卡扎菲至親的兒孫是階段性的勝利,但是對于利比亞局勢來說,或許將引發新一輪的激烈戰斗。目前這樣的局勢,對于已經受盡戰亂之苦的利比亞人民來說,是否打開了另一個潘多拉魔盒?
5月1日深夜,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軍隊在巴基斯坦擊斃了恐怖組織基地的頭目本·拉登。自從9·11以來的10年間,美國政府從來沒有放棄過追緝本·拉登。本·拉登被擊斃,美國政府稱這是反恐的最大成就,正義終于得到了伸張。但同時也毫不諱言,稱基地組織或許會展開報復行動,因此美國短期內將處于更危險的狀態,政府呼吁民眾注意安全。另據此前維基解密透露的消息,稱基地組織在歐洲放置了多顆核彈,如果本·拉登被抓將引爆這些核彈。美國政府軍擊斃本·拉登,到底是關上了潘多拉魔盒還是再一次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國際局勢的變化永遠沒有定數。
不過,潘多拉魔盒里還有希望。所以,即使有再多的天災人禍,只要人們去努力,就永遠都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