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你的信,嘀咕嘀咕,好像內心很是不堪。
再細看一遍,你的狀況,還是很不錯的嘛!要不要我歷數一下?
你學習能力夠好,成績一直不錯(沒有上上下下,很不容易了);
你的家庭夠溫暖,爸爸掙錢,媽媽全職照顧生活,他們很努力地維持一個家的生計,盡可能為你創造好的發展條件,你應該不缺親情和關愛。
以上兩點,當你擁有的時候,你或許感覺不到。一旦欠缺,才知道那是再多的錢都無法替代的。我記得去年臘月二十幾,有個十六七歲的中學生在街上搶劫被抓,警方通知家人,得到的回答卻讓人瞠目結舌——母親接電話,草草地說:“他不歸我管的。”掛機。父親接電話,沖沖地說:“知道了。我生意忙走不開。”掛機。孩子為什么會搶劫,不用多問了。
如今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是不爭的現實,金錢帶來的沖擊在所難免,連幼兒園的孩子都在比誰家的車好,教授、學者們聚餐時討論的多半不是學術而是如何讓財富增值。
要命的是,媒體為炫富推波助瀾,動不動極品別墅、天價鉆石、典藏美酒……唉,不要說你小小年紀,就是我和我周圍很多辛勤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工薪族,有時也感嘆自己真是窮啊,另一個奢華世界的窗被打開了,而我們只能在遠處望望而已。
我沒法跟你說理想啊、志向啊、甘于清貧一類的大道理,其實,道理你比我還懂,不是嗎?盡管你心里糾結著,你和同學其實還處得不錯,他們什么事情都還喜歡叫上你。你只是虛榮心膨脹到受不了時,到父母那里撒氣而已。
客觀的物質條件并非你能改變的,真想改變你長大后有的是機會。現階段,我覺得,承認現狀、接受現狀、量力而行比較好,必要時有點自嘲精神就更好了。記得早年,有一年過完春節上班,大家談論央視春晚。有人在說,一個女主持穿紅的那套好看,另一個說穿紫的那套更有氣質。忽然旁邊有個同事幽幽地說:可是我看起來,她穿的都是黑白的呀——原來,他家還沒有彩電呢。大家回過神來,都笑了,大概覺得談話沒顧及別人,反倒自己先不好意思起來。
物質并非不重要,但我相信同學之間更看重的不是物質,絕對不是。
對一個你這么大的孩子來說,在盤點你所擁有的東西時,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擁有熱情、誠實、勇敢、正直、負責任等良好品格,是否具備健談、幽默、有教養、善解人意等綜合素養,是否愛好運動、快樂愛笑……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你就是個有魅力的人,別人暗暗在一邊對你“羨慕嫉妒恨”,都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