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學生守則對比引爭議
◆ 新聞背景
近日,一個名為“中美小學生守則對比”的圖表在網絡上走紅,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很多人認為,我們中國的《小學生守則》 “內容空洞,可操作性差”,美國的小學生守則更具體,也更有指導意義。真的是這樣嗎?
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知識要系統掌握,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這話是沒錯,但是,怎么樣才叫“掌握”呢?
比如我吧,雖然從小就開始背《小學生守則》,可卻不知道究竟該怎么做。熱愛祖國,遵守紀律,努力學習,這些當然都對,可又有什么標準來判斷我們的熱愛、我們的努力是否到位?反觀美國的學生守則,雖然很“啰嗦”,可至少是有實際指導作用的?!爱斃蠋熖釂柷覜]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多具體!當一個剛入學的孩子能很好地做到這條,相信他一定會在以后的日子里對學習產生興趣。
我特地在周圍寢室做了調查:誰對《小學生守則》有印象?話音剛落,大家就都笑了。幾乎沒人記住,并且,也沒人會花心思去記住這些守則。我們往往是被“要求”去看、去背一條條守則的,一旦考完,就立刻扔在一邊。這樣的《小學生守則》,實際意義何在?
浙江大學木頭
不知道為什么,總有人喜歡把中國的一些東西和國外的比,然后開始“興高采烈”地抨擊中國社會的種種弊端。外國的月亮真的那么圓嗎?
比如說“中美小學生守則對比”吧,很多網友說美國的《小學生守則》更好,因為“內容更加具體,更有利于小學生的發展”。暫且不論這個所謂的美國小學生守則是不是真有其事,他們有仔細研究過我們自己的《小學生守則》嗎?
中美文化是有差異的,中國人相對來說,更加感性,所以體現在守則上,中國的《小學生守則》也比較宏觀,不如老美的那么細致、那么有操作性,很正常,也沒什么不好的。而且,儒家文化對中國人影響太深了,對一個孩子來說,從小在腦海中樹立一些道德和行為的原則是必要的。再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才60余年,中國的教育也一直在改革嘛,我們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等待中國教育的蛻變化蝶。
寧波萬里學院高騰達
名校辦起出國班,低齡留學成風潮
◆ 新聞背景
“我不想讓孩子整天做題、考試,有機會還是讓孩子早點去國外?!边@是一位家長最近在參加北京四中中美課程班咨詢會后的感慨。目前,北京等大城市的中學名校紛紛從高一起開設中外課程班。課程設置、培養模式都參照國外的標準,每年的學費為8~10萬元,三年后,畢業生可申請就讀數十個國家的名校。低齡留學似乎正成為一種趨勢。
說老實話,出國留學,對于我們這樣的普通學生來說是“羨慕嫉妒恨”的。當我們還在緊張地備戰高考,人家已經開始插上翅膀領略異國風采了。
其實,我覺得只要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不管是出國,還是留在國內上大學,都沒問題。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鍵是不能盲從。身邊不少同學是看見別人出國,就坐不住了,好像不出去走走就out了一樣,這種想法很可笑。
平湖市新華愛心高級中學馮春煒
在我看來,如果家庭條件允許,而且自己有這個意愿,那么出國留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起碼,可以鍛煉自己的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究竟有沒有必要花費巨額學費上各種出國班,這就看每個人的選擇了。畢竟,出國僅僅是一種途徑,而不是最終目的。
留學之路是艱難的,但是換個角度想,這正是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我們班長就毅然選擇了去澳大利亞留學。剛開始時她也很迷茫,連話都不敢講,可沒過多久,她就熟悉了那里的環境,現在還一邊打工一邊學習。
海寧中學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