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東漸,中學生也過情人節?
◆ 新聞背景
2月14日,中國傳統春節剛過,來自西方的情人節又飄然而至。然而,就在熙熙攘攘的消費浪漫的人群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少中學生的身影。男孩女孩們在精心挑選玫瑰,不少人手里拿著各種包裝的巧克力準備付款。有兩個男生正在選購毛絨玩具,他們小聲商量著什么樣的玩具是女孩喜歡的。“反正剛過完年,學生都有大把的壓歲錢啊!”店員笑得合不攏嘴。
記得作家馮驥才這樣說過,“我們不能丟棄自己的節日,因為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它一種文化的生日。”
傳統的民俗節日是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瑰寶,作為中國人還是應該在各個層面將自己的文化發揚光大。至于情人節,中國文化傳統中是缺少這種氛圍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過情人節只是一種很表面化的跟風、趕時髦行為,并不值得提倡。
但是,我更想說的是,中學生學習壓力很大,課業負擔很重,對于我們而言,任何一個節日都是對枯燥生活的點綴和調劑,不只情人節,圣誕節、復活節、愚人節,還有父親節、母親節……說到底,我們只是需要一點自由的空間吧。
嘉興一中呂沈凱欣
情人節那天,聽到班里的一個女生說自己買了一盒300元的巧克力,我覺得有些荒誕。300元,是一個什么概念?這可是我在學校一個月的生活費。或許,就因為情人節在春節后,所以同學們就拿著自己的壓歲錢,大手一揮,把一盒昂貴的巧克力送給自己的“男女朋友”?
然而,這些所謂的男女朋友,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因為他們缺乏父母親在精神上的關懷,而尋求精神寄托的一種選擇罷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學生的鋪張、跟風,也不完全是沒有理由的。或許,學生和家長都應該反思。
溫州王爽
當國內很多90后還沒分清農歷七月初七和公歷七月七日到底有什么區別時,來自大洋彼岸的西方情人節卻在滄桑了五千年的中華大地上落地生根,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玩的現象。
浙江工業大學顧奕俊
二月聯考季,機會還是負擔?
◆ 新聞背景
2月下旬,2011中國各高校自主招生筆試全面開考。復旦“千分考”、“華約”聯考、“北約”聯考,還有同濟等高校組成的“同盟”聯考……為了增加考上名校的機會,在高考尚未真正到來之際,大伙兒紛紛傾巢而出,提前體驗了一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
熱鬧是熱鬧。可是,為了考出好成績,同學們和家長都是“連軸轉”,辛苦程度不亞于高考,不少人甚至提前好幾個月上網研究不同學校的自主招生考試“攻略”。我們不禁要問,這一場接一場的考試究竟是機會,還是負擔?別出心裁的考題能否真正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未來,自主招生又將何去何從……
跟一位參加過自主招生考試的學弟聊起試題類型,他感嘆道:試題就是各種“非主流”題。誠然,現在無論是自主招生考試還是高考,都需要發散性的思維。機械式的背誦、無技巧的硬記,是應該果斷丟棄了。
今年以“魯迅名言成作文”,更讓我觸動。對經典的尊重,尤其是對人文經典的廣泛涉獵,是未來高素質人才的必備內涵之一。
面對自主招生考試,考生需要全面均衡的知識儲備、強大的心理素質、深厚的人文功底和自如的應試技巧。因而,有資格考試的,可將其當作自測,而沒有這個機會的也無需失落,畢竟無論是校薦生還是自薦生都要經過高校的層層篩選。
紹興文理學院項盼盼
恩,我喜歡這些題目,可是我并不看好所謂的自主招生聯考。自主招生出發點無疑是好的,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生源。回望自主招生這些年,到底有幾個真正有潛力的“偏才”被發掘出來呢?而對高中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對考生和家長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本來就夠緊張的了,又出來這么一大堆考題,真是無奈。而且前一陣子還曝出了泄題的新聞,看來,要做到公正公平,還是很難的。誰讓這些都是大家擠破頭想進去的名校呢!
既然自主招生聯考有這么多的爭議,同學們大可不必趨之若鶩,用輕松的心態來應對吧。只要平時注意積累,知識面擴展了,綜合素養提高了,不管“神馬”考試,都是浮云!
蕭山中學陳玲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