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龍,號“龍眼”,資深媒體人,時事演繹怪俠,獨門武功——“大話國際”。從孵蛋(復旦)出殼,曾被央視派往歐洲常駐,是著名戰地記者……現為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新聞頻道國際新聞制片人。
眼下的熱詞是“給力”,如今的“神曲”是《忐忑》。龍眼發現,當前的國際形勢往往是這邊一“給力”,那邊就“忐忑”,世界在“給力”與“忐忑”中糾結——
美國很給力北非很忐忑
突尼斯一個小販的自焚,引起了社會暴動,最后逼走了忐忑的本·阿里總統。繼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之后,埃及開羅也發生了抗議政府的示威集會,忐忑的穆巴拉克總統最后只得被迫出走沙姆沙耶赫。動亂的烈火隨即燒到了埃及的鄰國利比亞,美國及其歐洲盟國聲稱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如果不下臺,將面臨武力打擊,卡扎菲陷入了四面楚歌、忐忑不安的境地。(截至本刊發稿,利比亞的局勢仍在發展中。)
圍繞發生在北非、中東的政權危機,全世界都看到西方很起勁,美國很給力。當時的突尼斯政府就明確抗議美國政府對突尼斯國內事務的干預。在穆巴拉克去留問題上,美國開始確實存在矛盾心理。美國很害怕威權政府不復存在后,以穆斯林兄弟會為代表的宗教勢力抬頭,這將更不利于美國的控制,但美國最終還是在推翻穆巴拉克政權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奧巴馬明確要求穆巴拉克走人。作為媒體人,龍眼就注意到CNN在報道埃及民眾的示威活動時特別賣力,言辭和字幕充滿煽動性。
顯然,美國在突尼斯政權危機中,起的作用是煽風,而在埃及倒穆運動中起了火上澆油的作用。至于在利比亞亂局中,美國和西方國家就顯得太赤裸裸了,干脆大放火。美國首先凍結了利比亞在美國境內至少300億美元的資產,歐盟則宣布對利比亞實施武器禁運、禁發簽證和其他制裁措施。在這些措施無法奏效的情況下,美國調動數艘戰艦駛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向利比亞海域進發。部署在意大利外海的美國第六艦隊也駛往利比亞附近,準備支援各項軍事計劃。英國首相卡梅倫稱,“我們不排除對卡扎菲政權動用武力的可能性”。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所以為推翻利比亞政權如此給力,主要是希望擴大美國在北非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卡扎菲在臺上,總令美國人很忐忑。在美國的標簽中,利比亞曾經與伊朗被劃歸為一類,伊朗是邪惡軸心國家,利比亞則是處在邪惡軸心邊緣的國家。
面對美國的強力制裁和武力高壓,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雖然心中忐忑,但在電視上依然表現得桀驁不馴。
海陸空大撤離中國很給力
利比亞動亂,牽動著世界的神經;而在利比亞3萬多名中國同胞的安危,也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人民日報》用了“我撤離在利比亞人員行動給力”這樣的標題評論這件大事。2月23日17時15分,中國政府派出的首架包機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出發,開始執行撤離我在利比亞人員的任務。截至北京時間3月2日午夜,中國官方掌握并有回國意愿的在利比亞中國公民已經全部撤出,共計35860人。在不到10天時間里,中國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陸空海外中國公民的撤離行動。其中我空軍還破天荒地出動了4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超遠程奔赴利比亞,創下空軍大型運輸機航程最遠等多項紀錄,充分檢驗了中國空軍的遠程輸送能力。在這次大撤離的報道中,龍眼所在的央視派出了“八路軍”——8支記者隊伍奔赴利比亞、埃及、突尼斯、土耳其等國家。在這次大撤離中,中國的大國形象呼之欲出。正如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所說的,中國維護和保障人權的行動,勝過任何言語。中國一位資深外交官說,中國從利比亞撤離中國公民,需要通過第三國、第四國,而在那么緊張、詭譎的形勢下,進行海陸空三路馳援,實施全方位的大營救,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力作后盾,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些身處動蕩的利比亞的中國人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忐忑”,他們最渴望的就是盡快脫離險境回家,而祖國正在用行動向他們詮釋什么叫“不拋棄、不放棄”。
美俄軍備研發很給力雙方很忐忑
美俄兩國近來在軍備研發方面都很給力。當地時間2月25日,美國紐波特紐斯船廠一塊巨大的鋼板前擠滿了人,其中不少是美國海軍高級軍官。他們目睹了這塊鋼板被切割的過程,這標志著美國海軍新一代核動力航母CVN-79正式開始建造。據美國媒體報道,CVN-79是新一代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中的第2艘,將在2020年正式交付海軍服役。建成后將取代現役的企業級和尼米茲級航母。福特級航母未來將成為美國海軍海上打擊的中心力量。軍事專家稱,作為世界最強軍事大國,美國建造航母是為了追求全球化布防和攻擊能力。比如,福特級航母將配備美軍最新研制的無人機以及具備隱身能力的F-35戰斗機,空中打擊能力將大大超過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
美國海軍共有11艘現役航母,均為核動力航母,它們分別是企業號、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里根號、杜魯門號和布什號。此外,美國海軍還有1艘訓練航母肯尼迪號。
另一軍事強國俄羅斯也不甘落后。俄羅斯近日宣布,將投入6500億美元更新武器裝備,旨在讓“長期虛弱”的俄軍恢復到前蘇軍水平。據悉,未來俄軍將用這筆錢采購1000架直升機、600架戰斗機、100艘軍艦和8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并和印度聯合研制第五代戰機。
作為前蘇聯軍隊的主要繼承者,俄軍此前曾長期堅持“火力制勝論”,力保遠程毀滅能力。但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俄羅斯海軍不大可能同美國航母編隊進行海上決戰,俄羅斯的軍事戰略是充分發揮核潛艇的威力,以維持較強的海上威懾力量。俄軍將戰略核潛艇與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作為確保其軍事強國地位的基石。軍事觀察家指出,美俄兩國如此大力發展軍備,主要還是因為雙方心里都很忐忑。其實,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越是追求超強軍備,就越沒有安全感,就越會感到忐忑。
中國GDP升段日本很忐忑
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依然很給力。根據日本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經濟數據,日本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是5.4742萬億美元,相比中國的5.879萬億美元,日本正式承認其經濟總值被中國超越。消息傳出,引起了各國媒體的熱烈討論。日本媒體認為,GDP被中國超越是遲早的事,但這也“來得太快了”。共同社認為,對此不能簡單認為是“沒辦法的事”,而應理解為“震撼”和“事態嚴重”,從而認真思考日本經濟該怎么辦。震撼之后,日本媒體也展開了反思。日本媒體稱,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對中國超過日本表示“歡迎”,他指出,日本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在于如何使中國的經濟增長為日本所用,讓中國經濟增長成為推動日本經濟的動力對日本的未來至關重要。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一消息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1967年,日本超過當時的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那以后的數十年一直不曾動搖。此次新排名標志著作為全球增長引擎的中國和日本各自的崛起和衰落。這一歷史性轉折讓這兩個亞洲強國百感交集:經濟長期停滯的日本帶著自省情緒退居第三,日益崛起的中國感到自豪但也不掉以輕心。專家指出,中國GDP升段,來之不易,是全中國人民努力了幾十年,等了幾百年的大好事。但是,從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最重要的指標——人均GDP來說,中國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差得還很遠,日本的人口只是中國的十分之一,中國的人均GDP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全球排名約為第100位。而按照聯合國確定的每人每天1美元的消費標準,中國仍有1.5億貧困人口,貧困人口的數量僅次于印度,為全球第二大貧困人口國家,所以日本大可不必因為中國GDP總量的超越而忐忑。再有,中國GDP的提升,付出了多少環境的代價,靠的是拼資源和大量消耗土地。中國今后必須在提高GDP的質量上給力,讓更多的老百姓獲得幸福感。
世界上給力的事件和給力的人還有很多。伊朗的海軍很給力,其軍艦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首次來回穿越蘇伊士運河,以色列為此很忐忑。俄羅斯在南千島群島又是開發又是增加軍備,日本很忐忑。泰國和柬埔寨邊境軍隊在柏威地區一給力,雙方的居民很忐忑。美日韓一軍演,朝鮮很忐忑。朝鮮一發威,世界很忐忑……國際時局就是這樣此消彼長。
但愿人們為和平多給力,讓世界少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