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時代,文化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發重要。國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內容是民族文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安全,我國目前的文化安全同時面臨著西方意識形態擴張的外部挑戰和國民信仰缺失、思想多元的內部困擾,要從文化安全戰略的高度來看待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提高文化創新能力,確保國家文化安全。
【關鍵詞】全球化 國家文化安全 意識形態擴張 文化創新 文化軟實力
當今時代,文化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安全成為國家綜合安全體系中的深層主題。所謂國家文化安全,“是相對于‘文化威脅’或‘文化霸權’而提出來的”,其實質就“是國家之間文化軟實力的比較優勢”,其核心內容就是民族文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安全。①而文化軟實力主要是指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全球信息化時代,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沖突、滲透、融合,外部挑戰與內部困擾使得我國的文化安全形勢及文化軟實力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外部挑戰威脅我國文化安全
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擴張威脅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的社會凝聚功能,是政權合法性的文化基礎。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內容,我國文化安全集中地表現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安全,其核心問題就是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之日起,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及兩種社會制度的沖突就從未間斷過。繼“武裝侵略”、“軍事遏制”、“經濟封鎖”等手段之后,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推行“和平演變”戰略,把意識形態的滲透和政治、經濟、貿易相結合,通過與社會主義國家的交往,逐漸影響和改變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這一戰略在蘇聯東歐初見成效。冷戰結束后,“軟實力”成為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新手段,文化霸權主義成為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新形式。美國把促進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在世界的傳播作為其稱霸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與自己有著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價值觀念的國家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借助全球性傳媒、文化產品交流、跨國公司活動及人員的交流往來等載體,西方社會思潮與西方民主、自由、人權觀等意識形態在中國大肆傳播。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面臨著文化霸權的威脅,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遭到嚴峻挑戰。
西方腐朽思想侵蝕我國國民價值觀念。價值觀念的安全是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與文化安全的基礎,是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國家價值觀念的安全問題是廣大國民對一個國家傳統的和現在的價值觀念采取什么態度的問題”,“這種態度不僅與家庭、社會、國家對國民的教育相關,而且與其他國家各方面的文化影響、滲透,甚至文化侵略、意識形態煽動等相關”。②全球化所帶來的多元文化的交融,決不是浪漫主義的東西方攜手共進,它一定程度上是西方推行其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腐朽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入侵和滲透,對中國國民的價值觀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社會道德的滑坡以及消費主義價值觀蔓延,中國傳統義利觀、是非觀、榮辱觀等遭遇空前挑戰。
美國大眾文化挑戰中國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認同感的源泉,也是民族國家的“合法性”來源和國民凝聚力之所在。它不僅積淀著一個民族和國家過去的文化創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蘊含著它走向未來的文化基因。中國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精神動力。但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所導致的不同文化的整合卻對中國民族文化造成了極大挑戰。前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戴維·羅特科普夫在談到全球化促進不同文化整合時說:“如果世界趨向一種共同的語言,它應該是英語;如果世界趨向共同的電信、安全和質量標準,那么它們應該是美國的標準;如果世界正在由電視、廣播和音樂聯系在一起,節目應該是美國的;如果共同的價值觀正在形成,它們應該是符合美國人民意愿的價值觀。”③美國大眾文化通過好萊塢電影、跨國公司、互聯網與國際貿易的作用得到了增強,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受到世人的追捧和青睞。這種以消費主義為核心、以經濟性和娛樂性為特征的大眾文化的全球擴張在無形之中改變著世界,尤其是占據了年輕一代的頭腦和心靈,對其他國家的民族文化造成很大沖擊,正在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也未能幸免。一方面,我們的文化正在表面化、娛樂化、庸俗化,另一方面,我們的文化又在快餐化、西方化、全球化。
內部問題使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發展現狀堪憂
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遭遇國民信仰危機以及意識形態淡漠的現實。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其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內容。盡管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仍然是主流信仰,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人們對公有制主體地位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否會受到動搖的擔心在與日俱增;黨員干部中層出不窮的社會腐敗現象以及社會不公、就業難等社會現實問題的存在也影響了人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西方國家的文化入侵和意識形態滲透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上的誤區使得馬克思主義信仰度在當代中國呈現出代際遞減和時間遞減趨勢,部分意志薄弱者甚至產生了信仰危機,尤其是很多年輕人越來越趨向于遠離政治,意識形態淡漠,講求實際。他們熱衷于追求財富、追逐夢想、渴望成功,卻丟失了傳統與信仰;他們泡吧,搖滾,追逐時尚,卻缺乏社會責任感;他們對本國政治與意識形態不以為然,卻追捧西方的觀念和文化。長此以往,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必將消弱,國家和民族凝聚力也會日趨消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面臨思想多元化的挑戰。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為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和運行提供合法的理論詮釋及廣泛的社會心理基礎,而且通過其對社會成員的教化塑造,為國家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提供豐厚的精神資源和人力資源”。④因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獲得了空前的解放,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倫理所強調的公平競爭、效率優先、趨利傾向與社會倫理強調的奉獻精神、利他主義、大公無私發生了一定的沖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理想信念’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社會引導和整合等功能在市場經濟以及自由觀念等侵蝕和消解下不斷弱化”,⑤社會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趨于功利化、世俗化和多元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造成了極大挑戰。
文化安全意識淡薄,文化創新能力不強,難以充分發揮民族文化的思想影響力和大眾文化的社會凝聚力。國家文化安全的維護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除了要發揮意識形態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外,還要充分發揮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思想影響力,充分發揮大眾文化的社會凝聚力。但改革開放以來,相對于經濟實力的迅速發展,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發展明顯滯后。主要表現在:第一,文化安全意識淡薄,民族文化保護不夠。比如,有些領域對傳統文化不分高低、不辨良莠,一概冠以文化之名去牟取利益,甚至把高尚的內容庸俗化,扭曲社會現實,違背歷史本質,使國家形象受到玷污、國家文化軟實力受到損害。第二,文化創新能力不強,鮮有稱得上創新并引起世界關注的思想理論成果和藝術作品,學術前沿也是對西方學術話語的學習和傳播。第三,大眾文化缺乏社會凝聚力。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大眾的、流行的文化產品。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眾文化在中國極速膨脹,給人們帶來文化消費上的巨大享受。但大眾文化的娛樂性、消費性和多變性特征使得大眾文化的生產主要不是為了教化大眾而是迎合大眾的消費偏好,滿足當下的感官需求。這種急功近利的目標追求對文化的審美性和深度意義產生消解,導致意義危機、信仰危機、道德危機等文化失范現象,從而使大眾文化難以發揮出應有的社會凝聚力。
結 語
總之,我國的文化安全形勢和文化軟實力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我們要從文化安全戰略的高度來看待文化軟實力發展及當今世界的文化軟實力競爭問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確保國家文化安全。(作者單位分別為河北體育學院學校體育系、社科部;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2010609)
注釋
①陳宇宙:“文化軟實力與當代中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天府新論》,2008年第6期,第113頁。
②劉躍進:“解析國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內容”,《北方論叢》,2004年第5期,第90頁。
③王曉德:《美國文化與外交》,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第54頁。
④張驥,張愛麗:“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第6期,第55頁。
⑤吳懷友:《全球化與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年,第154~1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