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廣告創意的把握是廣告成功的關鍵,而廣告創意包括背景、客體和主體三個方面,即企業文化因素、商品文化因素和人的文化因素。對上述三個因素分別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廣告與文化相互支撐,以文化為訴求來尋求廣告創意,是當今廣告發展的主要趨勢,也同消費者追求內心深處“感性消費”的主流相契合。
【關鍵詞】廣告創意 企業文化 商品文化 人的文化 廣告成功
廣告中的文化是蘊含在廣告運動過程中的,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同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生活方式的總和,它以廣告為載體,以推銷為動力,以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和行為為宗旨。而廣告創意的背景、客體和主體,即企業文化因素、商品文化因素和人的文化因素,是廣告成功的關鍵。
企業文化與廣告創意
“企業文化”是企業形成的一種人們共享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企業個性的表征。有企業,就一定有企業文化,只不過這種文化有時滲透在人們生活與工作中,常被人忽視而已。廣告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對企業、產品及其文化背景了解得越深入,對該企業的文化理解得越透徹,廣告的創意可能就越到位。
名牌既是一種物質財富,也是一種精神財富,作為物質財富,名牌是一種經濟現象,作為精神財富,它則是一種文化現象。“名牌的一半”是文化,能積極推進企業建設。
商品文化與廣告創意
商品文化的表層要素一般說來包括六方面:產品、品名、商標、包裝、色彩及由此引發的美感。產品是商品文化的最基本要素。從文化角度講,無論有形實體還是無形特質都是人類文化的體現,前者是一種物質文化,后者則更多的表達一種價值和意義,這已超過了人類基本需要的滿足,是社會文化積累在產品概念上的拓展。
品名指產品名稱,它形成商品文化的基礎。品名是商品中可以讀出聲音的部分,一個好的品名能為商品提供財富的聯想,讓消費者更能體會商品中蘊含的文化涵義和使用價值。如:“太太口服液”極易引起男人和女人的關注,同時它成了先生們送給自己太太的好禮物;“孔府家酒”的“家”字則給人一種親切感。商品文化的使用價值是指商品文化能滿足人們心理需要的某種屬性,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之一。
包裝設計是商品文化使用價值的外在體現,“七分貨色,三分包裝”、“貨賣一張皮”等俗語的流行,充分表現出我國傳統商人對商品包裝的重視。包裝設計的文化要求:一要貨真價實,二要以人為本。
商品貨真價實,指商品的使用價值,即一般意義上產品所具有的物質特征,廣告創意相應地在營造其外表包裝時追求“誠實的包裝是最好的策略”。但目前,我國市場上許多商品包裝過于豪華,包裝造價與商品本身造價相差甚遠。以月餅為例,月餅本身生產成本不高,但月餅包裝所用材料往往卻用到綢緞、精致名貴木盒等,甚至附有名貴贈品。商品包裝設計,以人為本是其出發點和基本目的。包裝應便于消費者攜帶與使用,同時應附有詳盡商品成分說明及使用說明,以引導消費者正確消費產品。商品走向國際化的今天,包裝規范顯得異常重要。
“人”的文化與廣告創意
“人”作為廣告動作發生者和終極接受者,即廣告創意設計者和受眾,理所當然地成為廣告中最鮮明、最活躍的因素。在商業社會中,未必每個人都能成為廣告人,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某種產品的消費者,每個人都應是廣告宣傳確定的公眾,任何人對廣告的影響都不能等閑視之。研究公眾對廣告創意的影響,首要的是研究其文化因素,即公眾的價值觀、文化性格、民俗、審美思維特征等。
價值觀與廣告創意。廣告的創意受到價值觀的影響極大,它依附于主體文化的價值觀而存在,以主體文化的價值觀為基礎,對主體文化價值觀內涵有豐富拓展作用,因此它必然帶有主體文化價值觀的深刻印記。
比如,在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學說熏陶下,中國人極度推崇“禮”、“敬”等思想,在廣告中引入友情、親情,就比較容易引起人們共鳴,多年來人們交口稱贊的“南方黑芝麻糊”的電視廣告即是一則經典的親情訴求之作。正如中國自詡龍的國度,到處雕虬畫龍一樣,這多由一種圖騰的崇拜而引申成為一種民族心理普遍特征。人們開始追憶先賢,懷念傳統,發掘歷史,于是,山東曲阜推出了著名的“孔府”系列;又如“海王金尊”廣告中的人物是以皇帝形象出現,這恰恰符合中國傳統認識“御用者為大善”,從而無形中提高了“海王金尊”這一產品的
美譽度和知名度,達到了宣傳效果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發展歷史、不同的價值觀念,國際廣告的創意過程要選擇那些著名的、容易理解的而避免那些有背當地文化價值觀、道德觀和無法理解的題材。比如,通常可以選用的題材有:該國文學名著的主人翁;該國的舞蹈、音樂;當地的民間傳說故事;該國兒童喜愛的動物、玩具或卡通人物;該國繪畫、雕刻名作等。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全球經濟往來,合作逐漸增多,充分了解不同的傳統與價值觀,廣告創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民族文化性格與廣告創意。中國的民族文化性格可以說是現實主義。濃厚的現實主義表明中國人有著傾向于接受現狀的人生態度,同時又表現為一種實惠觀念,使人看重實際的利益而不愿多想未來的許諾。現實主義的思考方式自然排斥與實際利益無關的東西。中國人習慣把精力用來思考人與人的現實關系,思考要怎樣相處怎樣享受天年,才能獲得幸福、平安。針對中國人這種濃厚的現實主義,廣告的承諾就應該盡量實惠一些。一些過于夸張的語言,其廣告效果遠不如實實在在的廣告用語顯著。如:郭冬臨的汰漬洗衣粉廣告系列,告訴受眾的就是它的去漬能力強、方便、便宜等實實在在的優點,廣告效果極好。又如趙本山的瀉立停廣告,“瀉立停,瀉立停,痢疾拉肚一吃就停,別看廣告,看療效”,銷售效果極好,其重要原因是產品實惠且有效。
民俗與廣告創意廣告。創意與民族習俗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因為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風俗習慣以及各種忌諱,這些對各民族人民的消費習慣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對于千百年來形成的民族風俗,廣告創意者應給予充分的尊重。廣告設計者一定要注重民族習慣,以免給產品銷售帶來消極影響。
一是語言習慣因素。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在廣告表達方式上存在差異。例如:江玲汽車的廣告是讓一群少年兒童齊聲朗誦唐詩“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不言自明,“江陵”與“江鈴”正好諧音,給人深刻的印象。可以說吟誦唐詩是當今中國少年兒童必修的課程之一,以他們的稚嫩口氣吟誦出來,說明江鈴汽車口碑極佳,可謂老少皆知,就連小朋友們也清楚縱有千萬里之遙,江鈴汽車也能一日回程,可見江鈴汽車速度之快,性能之好。在一種語言中,富有美感的廣告詞也可能會在別國語言中引起不良反應。如LG電器被一些青年人開玩笑地諧音為“垃圾電器”,TCL電器則被戲稱為“太差了”,讓企業有吃蒼蠅的感覺。這樣使得產品廣告的嚴肅性降低,給公眾的印象就被淡化了。其次是語義因素。有些廣告創意在中文里含義優美,但若不考慮與他國、民族的區別,則有可能造成一定誤會。例如美國的Coca-Cola若原文直譯過來為“口渴口辣”,中國人會感到莫名其妙,而直接采取音譯,即“可口可樂”,這就使受眾將其與該飲料清爽的特點聯系起來,又可通過瑯瑯上口的語音和語義吸引消費者。
二是審美習慣因素。東方人的審美習慣強調含蓄、唯美、纏綿,廣告創意注重倫理教化和情意表達,講究旨趣高遠寓意深遂。如中國電信的廣告,把情人之間的愛情,父子之間的深情,祖母與孫女之間的親情通過打電話的手勢表現的纏綿悱惻,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思維。而西方的廣告創意重視真實自然和更強人性的釋放。西方人所創意的美女與野獸的廣告,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展現其激情奔放的特點,于是在美國一直熱銷。而此類廣告創意在中國咳嗽藥品廣告中出現,該咳嗽藥品被很多中國受眾理解為獸藥。可見,廣告創意只有迎合了受眾的審美趣味,才能使消費者在享受產品的同時能體會其中的美感。
三是民俗宗教因素。世界人民因其居住地域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俗,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又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這也在無形中影響廣告創意及廣告宣傳效果。例如東方國家一般信奉佛教,而由此引出的“善”、“禪”,注重修身養性,不殺生,凡事“以慈悲為懷”;而西方是在基督教文化中生長起來的,信奉“上帝”,不注重現世,而重來生。又如,中國人喜歡紅色,結婚以穿紅色為喜慶,而西方則視白色婚紗為愛情純潔、忠貞不渝的象征等等。據統計,全世界共有2000多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忌諱和習慣,廣告創意者一定要注重民俗因素,在廣告創意中揚長避短,以達到最佳效果。
結 語
總之,在廣告創意過程中加強對文化的研究,以文化為訴求重點來尋求廣告創意,是當今廣告發展的主要趨勢。因為在一個高度成熟的社會里,消費者的消費意識日益成熟,在商品性能和特點滿足基本需求外,他們追求的更是一種與自己內心深處相一致的“感性消費”。廣告中的文化因素作用于廣告創意制作和傳播的每一個環節,廣告與文化間相互支撐影響的關系也在眾多成功的廣告中被證明。(作者為華北科技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