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楊德銘看來,“經濟體系”一直是人類文明中最有趣的發明之一,它由人類一手由以物易物慢慢發展而成,到現在這龐然大物卻長大到人類根本無法駕馭它;猶如大自然的威力一樣,人們不時便會受到它的攻擊和侵擾。金融“風暴”和金融“海嘯”兩個名詞起得真好,這正反映了它跟大自然根本沒有兩樣,面對災禍我們完全束手無策:只能災后補救,卻不能事前防備。
金融海嘯是百年一遇的人為災禍,影響力擴散至各行各業各人,在香港影響尤盛。楊德銘早有計劃要記錄這大時代下的香港生活,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題材。直至有一天經過銅鑼灣的過海隧道口,驚見一幅完全雪白空無的巨型廣告板,上面一點廣告的字眼和圖像都沒有,超現實之余才醒覺這正是金融海嘯的威力吧!“沒有公司再肯賣這么昂貴的廣告,它們根本沒這么多資金。或者是我大驚小怪,但我從未見過紅隧口的廣告版會空白的,這是賣廣告的黃金熱點呀!于是趕緊拍攝下來。”楊德銘說,“本以為這只是偶然事件,怎料在不同地方陸續出現類似的大型空白廣告板,彷佛是一連串的白色恐怖事件,結果造就了這一輯《沒有廣告的廣告板》。”
拍攝上,由于空白廣告板給楊德銘非常超現實的感覺,所以他也以超現實的構圖和形式來表現它們:“廣告板不同于一般全景式的記錄,可以是局部的,也可能只是構圖或線條的一部分,有些甚至融入背景里去了。照片的超現實和荒謬感,正讓我們反省一下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事發生吧。”
攝影師簡介:楊德銘,2000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畢業后加入攝影記者行列,曾任雜志圖片編輯、路透社及經濟日報攝影記者,中文大學及珠海書院新聞攝影課程兼任講師,曾任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主席。今年集中嘗試新聞攝影以外的創作可能,希望從攝影記者變身為攝影作者。現于倫敦大學金匠學院修讀“影像及傳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