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花開 賑災忙
4月10日,在日本東京一個公園內盛開的櫻花樹下,一名坐輪椅的老年婦女為日本大地震災區捐款。當日,一項為地震災民募集善款的活動在這里展開。根據日本警察廳9日公布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當天19時,3月11日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確認造成12915人死亡、14921人失蹤。
法新社照片
點評:照片生動地展現了日本的一幅災后“浮世繪”,透露出面對災難的冷靜從容和樂觀。雖然沒有真正走進過日本,但場景讓觀者覺得,這就是日本。
奧巴馬夫婦在芝加哥參加“奧普拉脫口秀”
4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夫婦在芝加哥參加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奧普拉脫口秀”的錄制。
總統奧巴馬27日在芝加哥參加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奧普拉脫口秀”,為其明年的總統選舉做準備。
法新社照片
點評:奧巴馬要競選連任,需要先過出生地這一關。有關奧巴馬出生地的爭議可以追溯到2008年奧巴馬競選總統時,當時有人開始質疑他的真實出生地,懷疑者中有一說是奧巴馬出生于父親的祖國肯尼亞,而非夏威夷。而美國憲法規定,唯有出生在美國的公民方可擔任總統。奧巴馬的出生地問題或許會成為他連任競選的一塊絆腳石,但最終是否能贏得選民還需要看政績。目前奧巴馬的民眾支持率僅為47%,接近其就任以來的最低水平。
凱特娃娃熱銷
4月28日,在英國倫敦的一家玩具店,一名小女孩手持以威廉王子的未婚妻凱特·米德爾頓為原型制作的娃娃。
英國威廉王子和其未婚妻凱特的婚禮即將于4月29日隆重舉行,以凱特為原型制作的娃娃受到顧客的喜愛。
法新社照片
點評:大概每個女孩都有過公主夢。法新與路透在威廉王子婚禮報道的較量中,因為客場作戰落了下風,但還是捕捉到這樣一些溫馨的畫面。良好的家庭條件,讓凱特從小接受學費高昂的貴族學校的良好教育,從而入讀蘇格蘭圣安德魯大學,并在此認識威廉王子,得以嫁入英國皇室。據一項民調顯示,凱特在嫁入王室之后成為“史上第三美麗”的王妃。根據英國最近進行的一項網絡票選民調顯示,前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凱莉獲得高達91%的網友支持,高居全球“最美麗王妃”排行榜冠軍。排名第二的是現任約旦王妃蕾妮亞,而凱特·米德爾頓已故的婆婆黛安娜王妃則排名第四。
英國王室婚禮
4月29日,在英國倫敦的白金漢宮陽臺上,威廉王子親吻新娘凱特·米德爾頓。當天,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米德爾頓的婚禮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
路透社照片
點評:威廉、凱特在白金漢宮陽臺深情一吻,旁邊的女花童卻捂住耳朵,一副難過的表情。其他人曾試圖說服她向大眾揮手,享受這一刻,她也不理。英國媒體說,她的個性簡直搶了凱特在陽臺上的風頭。透過媒體報道,成為這場世紀婚禮上的另一個矚目焦點。《名利場》雜志報道,小花童是年僅3歲的葛麗絲,是威廉王子的干女兒。葛麗絲的母親羅絲·艾斯特是知名紐約富豪、華爾道夫大飯店創辦人艾斯特的后裔。英國傳統婚禮習俗當中并沒有“花童”的角色,因此葛麗絲在這場王室婚禮當中的正式身份是“伴娘”。而小葛麗絲之所以捂住耳朵,并不是對婚禮有意見,僅僅是很討厭飛機編隊飛過時發出的巨大聲響。
英國王室全家福
這是4月29日在英國倫敦白金漢宮拍攝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前排左四)和丈夫菲利普親王(前排左三),查爾斯王儲(后排左三)和妻子卡米拉(后排左二),威廉王子與凱特(中),哈里王子(后排左四)等的合影照片。
當天,英國威廉王子隆重迎娶相戀8年的凱特,這也是英國王室30年來最盛大的一場婚禮。
路透社照片
點評:拍攝這樣得體的合影,是很有挑戰性的任務。攝影師要想取得照片的成功,必須祈禱幾名小花童能夠予以配合,至少在大家的笑容變得僵硬以前能夠注視鏡頭,就像畫面中某兩位小姑娘表現的那樣。
英國舉行王室婚禮
4月29日,在英國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國威廉王子給凱特·米德爾頓戴上結婚戒指。當日,威廉王子和凱特·米德爾頓的婚禮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
路透社照片
點評:英國威廉王子29日在首都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與凱特·米德爾頓大婚。這場婚禮持續1小時15分,全球大約20億人觀看直播,超過8500名媒體人全程報道,大約2000名嘉賓現場觀禮。結婚戒指,情定終生。照片捕捉住婚禮最為重要的標志性時刻——交換戒指。但據英國王室消息人士透露,威廉一直很不喜歡戴首飾,甚至連由家族傳襲、可用作印章的戒指都沒有。他已經跟凱特討論過典禮結束后不戴婚戒一事,據說新娘并沒有任何不悅,表示這只是個人偏好而已。在英國皇家婚禮中,新娘的誓詞是“我服從”,但當年戴安娜王妃結婚時拒絕說出這個字眼。在威廉與凱特的婚禮誓詞中也未提及。
我們上學去
4月20日,日本巖手縣釜石市小學的新生菊池梨華,在參加入學儀式后戴上新的學生帽。
當日,19名新生在日本巖手縣釜石市小學參加了入學儀式。入學儀式由于3月11日發生的地震和海嘯延期了13天。
路透社照片
點評:背景是綻放的櫻花,一名女孩踏入生活的新階段,寄托著長者的關懷,對未來的憧憬。入學是人生一個重大事件,尤其是在地震海嘯災難后,更讓人動容。
美聯儲宣布維持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4月27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在華盛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講話。美聯儲當天宣布繼續執行去年底推出的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刺激美國就業和經濟復蘇。
法新社照片
點評:舉起的手臂林立,伯南克若有所思。美聯儲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美聯儲為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奠定了基調。這也是美國聯邦儲備體系自1997年以來首次由美聯儲主席主持例行新聞發布會。伯南克希望用這種方式更加明確地向外部傳達自身的想法,而全世界也在觀望著美聯儲為“發燒”的世界再澆上一把油。
鐵路橋下的快餐店
4月28日,在德國柏林的普倫茨勞爾貝格區,一名服務員在重新開業的Konnopke's Imbiss快餐店為顧客端上餐。
Konnopke's Imbiss快餐店始建于1930年的一座鐵路橋下,以咖喱香腸聞名。當天,這家快餐店重新開業,吸引了不少顧客。
路透社照片
點評:德國人對香腸情有獨鐘,五花八門的烹飪方法和香腸種類常常讓外國人嘆為觀止。而咖喱香腸的誕生地就在柏林。1949年9月,一個名叫霍伊維爾的女士在她的香腸攤等待顧客時,偶然發明了這種后來風靡全德國的香腸。1959年,她還為咖喱香腸申請了專利。咖喱香腸的做法是由切碎的香腸加番茄醬和許多咖喱粉以及其它香料制成。現在,咖喱香腸在德國是一種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歡的食品。德國每年會消耗約8億根咖喱香腸。而僅在柏林,咖喱香腸的年銷量就達到7000萬根。
古巴推進經濟改革
4月19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前左)和他的弟弟、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新任古共中央第一書記勞爾·卡斯特羅在古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上亮相。
古巴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日閉幕。在為期4天的會議上,來自全國的10000名代表選舉了黨的新領導機構,通過了《經濟社會政策方針》,為古巴未來的經濟改革奠定了基礎。在本次黨代會上,勞爾·卡斯特羅正式就任黨的第一書記。
路透社照片
點評:兩個人的互動姿態很有感染力,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仿佛在用此生的余年力挺勞爾和經濟改革的新政策。“古巴經濟改革,國有部門要裁員100萬。”這一消息震動了世界。100萬幾乎相當于古巴勞動人口的1/5,即使是人口比古巴多100多倍的中國在改革中也沒在短期內進行過這么大規模的裁員,而此前古巴的改革給西方的印象是溫和、謹慎、步子太小。自2006年以來,古巴開始了一系列變革,比如不再禁止民眾購買和使用手機,一些國營理發店和美容院私有化,私營出租車合法化,農民可以出售農產品,外國投資者對古巴土地使用年限延長至99年等。
俄羅斯紀念切爾諾貝利核事故25周年
4月25日,在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內舉行的紀念切爾諾貝利核事故25周年活動上,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左)與當年參與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搶險的老兵在一起。
1986年4月26日,在進行一項實驗時,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釀成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災難。
法新社照片
點評:老兵被授予榮譽,而戰爭遠未結束。事故發生后,為防止核電站內核原料和放射性物質再次泄漏,蘇聯政府對發生爆炸的4號機組用鋼筋混凝土掩體進行了封閉,“石棺”下封存著約200噸核原料。近年來,“石棺”頂部發生傾斜,表面出現裂縫,甚至有崩塌的危險。堅固的外殼擋不住地下水的滲透,反應堆內的核物質隨著地下水繼續污染著周圍地區,危及烏克蘭的飲用水源,該“石棺”也被稱為“延時引爆的地雷”。
科威特將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近1.8億美元資金援助
4月24日,利比亞反政府武裝人員的狙擊手在米蘇拉塔與政府軍作戰。
當天,正在科威特訪問的利比亞反對派領導人、“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賈利勒稱,科威特政府將向該組織提供5000萬第納爾(約合1.8億美元)資金援助。
法新社照片
點評:站在桶上射擊仿佛成為兩個人的標準戰術動作。墻上的彈孔顯示他們并不安全。利比亞敵對兩派的戰事仍在繼續。反對派武裝稱,他們在米蘇拉塔已停止對政府軍反攻,而是等待北約戰機前來對政府軍陣地進行轟炸。卡扎菲的最小兒子賽義夫·阿拉伯·卡扎菲及3個孫子在4月30日的空襲中喪生的消息讓國際社會增添憂慮。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再次指出北約的空襲超出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對卡扎菲家人遇襲身亡的消息深表擔憂,認為這會進一步激化利比亞的國內局勢。
瑞士發生森林火災
4月26日,瑞士維耶日附近發生森林火災。
據瑞士法語電視臺報道,瑞士瓦萊州26日下午發生森林火災,過火面積達數百公頃,當地出動350名消防隊員和10架直升機救火,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報道說,火災由維耶日附近一家汽車修理店引起。
法新社照片
點評:都說魔鬼在細節里,但這樣的場景體現出全景的威力。16:9的寬銀幕日漸成為標準制式自有它的道理。
“蘇珊大媽”蠟像出爐
4月19日,在英國布萊克浦,英國歌手蘇珊·博伊爾(右)和自己的蠟像站在一起。
當日,耗時4個月的“蘇珊大媽”蠟像出爐。2009年,47歲的“蘇珊大媽”在《英國達人》選秀節目中以一曲《我曾有夢》迅速紅遍全球。
路透社照片
點評:世界需要一些勵志的童話,給平凡的眾生以安慰。來自蘇格蘭的鄉村大媽蘇珊,年齡有點大、長相有點糟、打扮有點老土,一亮開歌喉演唱《我曾有夢》,震撼全場,紅透英倫,真正詮釋了何為“人不可貌相”。外表平凡卻滿懷夢想、才華洋溢的她,用歌聲扭轉了人生。誰都沒有可以照亮未來的水晶球。蘇珊12歲開始練習唱歌,一夜成名之前,是35年長長的寂寞。人一生之中,也許都有過不甘平庸生活的追求,但不是每人都耐得住長長的寂寞,把追求堅持到底,并最終看到種子開花結果。
美國政府免于關門大眾休閑場所繼續開放
4月9日,在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奧巴馬(中)準備進入林肯紀念堂同游客一起參觀。
美國共和黨、民主黨兩黨8日深夜就政府預算案達成協議,在距離當前臨時預算到期僅一小時的最后時刻避免了聯邦政府關門。
路透社照片
點評: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60票對167票的投票結果通過預算案。隨后,參議院以81票對19票予以通過,結束了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關于今年政府預算問題長達數月的爭吵。根據這份預算案,從去年10月初至今年9月底的2011財年預算總額為1.049萬億美元,比奧巴馬向國會提出的預算案少了785億美元,與2010財年通過的預算相比則少了399億美元。美國總統奧巴馬認定預算案的通過具有“歷史性”。政府一旦關門,大約80萬公務員將“放假”;白宮及政府各部、國會和聯邦法院將“全面停工”;公園、博物館等大眾休閑場所將關閉;軍事部門運作依舊,但停發軍餉。
美國白宮證實卡扎菲致信奧巴馬呼吁停火
美國白宮發言人杰伊·卡尼4月6日證實,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確實已致信美國總統奧巴馬呼吁北約停止空襲。
圖為2009年7月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右)與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意大利城市拉奎拉舉行的一次晚宴前握手。
路透社照片
點評:照片中,兩位主人公握手時表現出保留和試探,應驗了國際政治關系中的一句名言: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聯大會議上,卡扎菲稱奧巴馬為“我的孩子”,“我們很高興一個年輕的非洲肯尼亞人當選總統,奧巴馬在未來四年是黑暗中的一線光明,但我擔心我們將回到原點。美國能保證在奧巴馬之后仍然有一個政府嗎?如果他永遠擔任總統,我們會感到高興和滿意。”而奧巴馬并不領情,公開要求卡扎菲下臺。
巴西校園槍擊案遇難者下葬
4月8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校園槍擊案遇難者席爾瓦的朋友在舉行葬禮前的彌撒上痛哭。當日, 12名校園槍擊案的遇難者在里約熱內盧下葬。
路透社照片
點評:照片中的一束光線很有戲劇性,映射出悲劇色彩。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約熱內盧當地時間4月7日上午發生一起極為血腥的校園槍擊案,造成包括兇手在內12人死亡,另有至少22人受傷。傷者多數都被擊中頭部和胸部,傷勢嚴重。這是巴西歷史上最惡劣的校園槍擊事件,如果不是警察迅速趕到現場,可能會有更多孩子遇難。
伊朗舉行建軍節閱兵式
4月18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的閱兵式上,士兵們的槍管中插著鮮花。當日,伊朗建軍節閱兵活動在德黑蘭舉行。
路透社照片
點評:玫瑰代表熱情真愛而槍卻代表著暴力。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照片仿佛是槍炮與玫瑰的現實版,形象地表達了軍人是維護和平力量的主題。
美國西部成功完成一例異體手移植手術
這張4月4日拍攝的照片顯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接受手移植手術后埃米莉·芬內爾的雙手。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成功地為在2006年的車禍中失去右手的埃米莉·芬內爾實施了手移植手術。這是美國西部第一例成功的手移植手術。
路透社照片
點評:仔細對比,兩只手呈現出細微的不同。這種不同,對于患者而言會更加真切。1998年9月23日。法國里昂一所醫院實施了世界首例異體手移植手術,開創了肢體缺失修復與重建的新紀元,但由于功能差、患者心理等原因,移植手兩年后在倫敦被截除。不同于內臟器官,肢體的異體移植手術由于是一種可見的移植,供體是尸體,會引起患者心理上的不適,存在精神創傷的潛在危險。專家認為如果患者不能逾越心理鴻溝,即使技術上成功了,異體移植也不能算成功。
2011柯契拉音樂節熱鬧非凡
4月15日,觀眾在美國加州印第奧舉行的2011柯契拉音樂節上欣賞表演。
美國著名的夏季音樂節柯契拉音樂節,4月15日至4月17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印第奧上演。
路透社照片
點評:利用現場光,照片體現出熱烈的現場感。柯契拉音樂節曾被譽為“美國最大另類搖滾音樂盛事”,十余年的經營吸引了固定的歌迷群體,對美國西南部的歌迷來說,與其長途跋涉前往洛杉磯等大城市,不如在沙漠里和幾十支樂隊共度一個瘋狂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