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剛剛結(jié)束的第七屆中國國際攝影比賽中,一組以朝鮮為題材的日常新聞組照在評選時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由新華社攝影記者劉宇拍攝的這組《朝鮮黨代表會議前的平壤》,是比賽中為數(shù)不多的朝鮮題材的參賽作品。雖然這組圖片故事在最終的晉級中未闖入前三甲,只獲得日常類組照的優(yōu)秀獎,但它引起了評委們對影像記錄屬性的探討。盡管有評委提出這組作品可以看出是在旅行途中拍攝的“旅行照片”,缺乏深層次的挖掘,但這樣一組拍攝難度大、影像表現(xiàn)和圖片編輯都十分出色的圖片故事,對日常圖片故事拍攝的學習還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
首先,拍攝難度越高自然受到的關(guān)注越高。當澳大利亞評委阿蘭 · 戴維 · 希克爾提出這組照片給人“旅游照片”式蜻蜓點水的感覺時,許多評委也發(fā)表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在朝鮮這樣一個對外比較封閉的國家,能拍到這樣的“旅游照片”已實屬不易。法國評委納迪亞 · 班查拉爾說:“我們都知道,在朝鮮拍照片是多么困難,這時記錄就變得非常重要。”評委茹拉說:“可以看出,一些照片是在移動的巴士上拍攝的,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這也能體現(xiàn)攝影師還是下了一番功夫捕捉瞬間的。”評委弗蘭克 · 福爾維爾在評選中發(fā)言時這樣說道:“由于我們不常看到那里的影像,所以這仍然是非常珍貴的紀實拍攝。這些照片雖然只拍出了表面,但了解歷史背景的觀眾知道真正的朝鮮就藏在這些照片的背后。朝鮮只想展示給我們這樣的面貌和場景,我們也只能看到這些。”日本評委管洋志說:“我們對平壤和朝鮮不太了解,從照片中我可以看出平和的、日常生活的氣氛。我去過兩次朝鮮,我感覺能拍攝這樣的照片非常不容易。從生活上入手進行圖像表現(xiàn)就更難,所以這組照片有一定意義。”
第二,象征符號的運用。這組照片中,標語和海報等元素出現(xiàn)頻繁,尤其是朝鮮兩位領(lǐng)導人的肖像。可以看出,攝影師對文字和圖像符號很注意捕捉。本刊采訪資料中,攝影師對此解釋說:“在朝鮮拍攝,如果沒有朝鮮文字等符號,會讓人有置身于70年代中國某城市的錯覺,所以拍攝時我注意加入一些朝鮮符號。符號不只一種,包括服裝、旗幟、領(lǐng)袖像等帶有朝鮮特征的東西。拍照片的人對符號要特別敏感,不然可能失去時代和地域的特征。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可以用符號代表,如五環(huán)代表奧運、自由女神像代表美國等,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帶有符號意義的景物。在拍照中,我喜歡盡量將這些帶入照片中,讓照片更具有時代特征。”
第三,畫面表現(xiàn)。有了常人難得一見的拍攝題材,還需要好的畫面表現(xiàn)作為支撐。評選過程中,許多評委就對這組照片的畫面表現(xiàn)給予肯定。阿蘭 · 戴維 · 希克爾評價說:“這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拍攝領(lǐng)導人肖像的美麗影像,拍攝行人的好照片,以及拍攝建筑的好照片,這些都經(jīng)過了攝影師很好的表現(xiàn)。俄羅斯評委柳德米拉贊嘆道:“看,這些照片多美!”茹拉·哈拉瓦尼說:“整組照片都有一致的灰色影調(diào)。能讓人感覺到朝鮮沉默壓抑的社會環(huán)境,這就是攝影師的一種暗示。”而攝影師在談到如何捕捉光線時頗為謙虛,他說:“朝鮮的天氣很好,基本沒有工業(yè)污染,陽光好像永遠都是明媚的,所以要拍攝到像燦爛夕陽這樣的景象也不是很困難。”
第四,圖片編輯。這組照片最大的亮點其實在于后期的圖片編輯,即圖片的挑選和排序。不論是否為旅游照片,圖片故事如果編輯得當,就能充分體現(xiàn)攝影師對拍攝的思考,同時抓住觀者的視線。另外,再配上一個引人思考的題目,離成功還遠嗎?這組照片除了遵循組照一般的組織原則,進行場景交代和人物特寫等,還注意運用象征性圖像表現(xiàn)攝影師觀點。美國評委弗蘭克談到這組照片時,評論道:“一組優(yōu)秀的組照要做到與眾不同,就要讓讀者看到攝影師獨特的觀點和視角。這組朝鮮的照片中就既有講述故事的照片,又有具有象征意義的表現(xiàn)作者觀點的照片。如第二張一位朝鮮婦女從妙香山國際友誼展覽館的大門向外張望的照片,給人的畫面感覺就大于畫面本身的內(nèi)容。這是一張具有象征意義的照片,這樣的照片單獨看也許沒有太多價值,但在組照中出現(xiàn)會為整組圖像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