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虛齡18歲的吳犍進上海“僑友職校”學習,次年到金沙江大酒店實習,學爐灶和粵菜。接著進櫻花度假村,師從朱吉茅,學做烤鴨。那是老師傅都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年代,所以都不肯真教徒弟廚藝。吳犍早出晚歸,早晨早去半個小時,搞好衛生,燒好粥,為師傅(北方人)拿好饅頭,泡好茶,服侍得好好的,師傅才開恩教一點。
吳犍在學粵菜時,也碰到過類似情況。廣東大廚似比別地廚師更保守,不但配方保密,許多調料情愿撕去商標,也不讓徒弟知道這是什么東西。所以,很長時間內,吳犍都認不得鷹粟粉、三花淡奶和豉油皇。因為師傅把調料罐都扔了,只留下內包裝塑料袋。吳犍生了個心,悄悄地關注師傅的動作,查看他們丟棄的外包裝,終于一一認識了粵菜調料,以至得心應手。直到2003年8月進紹興飯店旗艦店當廚師長,與出品總監溫信光(香港大師)相遇時,對粵菜已有較深認識,并從循循善誘的溫大師那里學到高檔原料的運用。他同溫大師這位“廚王宴”創始人一起,用冰的器皿做出了人均800元的高檔宴席,一時在上海餐飲界傳為美談。四五年前,我在龍景軒大酒店吃飯時見過他的“金鹿雞鳴”,是將雞和鹿這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食材和諧成菜,令人耳目一新。
學無止境
吳犍入行時學習京幫(以烤鴨為代表),后來又學習廣幫,對本幫菜肴無師自通,因為他出生在上海的真如鎮,當時屬嘉定縣,現屬普陀區。他在丁香花園悅賓沙嗲屋當廚師長時,又學習了東南亞菜。那是家馬來西亞老板來上海開的飯店,吳犍體會了中菜和馬來西亞菜的Fusion(融合)味,如冬蔭功湯、咖喱菜,畢竟是賣給中國人吃的,不融合不行。紅咖喱用來燒牛肉、羊肉;黃咖喱用以燒雞、鴨;而綠咖喱則是燒海
鮮的首選。還要注意檸檬葉、紫蘇、蘋果醬的活用。馬來人將“馬來盞”做好后,盛在蛋撻中,吳犍將肉丁、冬菇、鮑魚粒、鱈魚、空心菜炸好后,用馬來盞煸,而后盛在削去蓋子的麻球中。這一發明使中國和外國的食客都感到新鮮,從此忘不了。
吳犍自小知道父親是一位烹飪“票友”,因此他也愛上了烹飪這一行。本來是源自興趣,但工作多年下來,已經從愛好轉為一種責任心和使命感:“我肯定不是第一名廚師,當然也不會是最后一名廚師。只有承上啟下,才能融會貫通。大起大落不是我的做派,不斷創造美食才是最幸福的。總而言之,平淡才是真,最能顯真功。”
吳犍重視飲食文化的“形意交融”,在無限創意中彰顯他的匠心獨具。
吳犍推薦的三道家常菜
一品山藥
原料:鐵棍山藥,蝦,青豆;雞汁、鹽、味精、雞油各適量。
制作:將鐵棍山藥去皮洗凈切成滾刀塊, 蝦仁和青豆汆水待用;將雞油放入鍋內加入雞湯、雞汁、鹽、味精,將山藥放入燒煮一下勾欠;撒上青豆蝦仁出鍋即成。
蚌肉小塘菜
原料:河蚌肉,上海青菜;雞油、菜油、豬油、鹽、味精各適量。
制作:青菜洗凈切斷,蚌肉切塊;三油放入鍋中,下蚌肉煸香,倒入青菜,放鹽、味精燒煮一會,即可出鍋裝盆。
文玉香干燒筒骨
原料:豬筒骨,文玉香干;蔥姜、菜油、糖、味精、老抽各適量。
制作:筒骨汆水,香干一切二汆水后待用;蔥姜下鍋煸香后放入筒骨、香干、菜油、糖、味精燒煮后即可。
吳犍
中國烹飪大師,中國烹飪協會會員,國家中式高級烹調師,中國科學院食研究會會員,華東區域“李錦記”創味工作室編委。
1990年進上海“僑友職校”學習后,到金沙江大酒店實習。先后在櫻花度假村、松園別墅、上海灘大酒店、丁香花園悅賓沙嗲屋、酒約酒大酒店、紹興飯店旗艦店、龍景軒大酒店任廚師、廚師長、行政總廚。2010年7月任陽光名邸大酒店行政總廚。
在由意大利糧食協會主辦的世界米飯、米粉制作北京賽區中獲金獎,在由法國農業協會舉辦的“炫動你的乳酪”大賽中獲至尊金獎,在東南亞舉辦的“蟹神杯”大賽中獲金獎,并在東方衛視和麥德龍共同舉辦的“味道中國”中獲得年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