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的時候,身材修長清秀的女主角盤起長長的頭發,每每都是紗籠纏身,上面是前開襟的長袖衣,下面是窄窄的長裙,走起路來娉婷婀娜,感嘆這樣傳統的娘惹裝扮總是有一種獨特的韻味。而每到重大場合的時候,娘惹們還會在腰間系上一條銀質的腰帶,連發髻上也要插上鑲嵌了瑪瑙珠子的金發釵,隆重又秀麗。這樣的娘惹做出的娘惹料理也是讓人垂涎三尺,所以當我們來到《小娘惹》的拍攝地——馬來西亞馬六甲的時候,都興致勃勃地想要一覽這一片椰風蕉雨的土地,一嘗風情萬種的娘惹料理!
娘惹料理
來到馬六甲后,大家興沖沖地找到一家娘惹料理店里準備大快朵頤。這家店里擺著許多傳統的娘惹和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圖案精美的罐子、瓷杯,看起來舊舊的蒲扇,自己縫制的花布包靜靜地躺著,仿佛還可以看到當年的娘惹們鶯鶯燕燕談笑的樣子。此時的時間好像都泛了黃,充滿了淡淡的懷舊味道。
當飯菜端上來的時候,香味先行,各式各樣我們說不出來的香料烹煮的料理看起來就充滿了異域情調。先是一碗海鮮酸辣湯,裝滿了紅紅的鮮蝦、白白的墨魚圈,從微開的貝殼內可以看到鮮嫩的貝肉,喝一口,用番茄調味的湯底酸而不澀、辣而鮮美,十分開胃。仔細一看,湯中還有大片的香料桿和綠油油的不知名的香料葉子呢!隨后就是有名的叻沙料理了,這可是娘惹的招牌菜式。所謂叻沙,湯底一般都是用豬骨或雞肉熬成,最重要的是要加入蠔干才能賦予叻沙那種鮮美的海鮮甜味,再隨喜好加入咖喱湯汁,辣椒醬,黑、白胡椒,蝦米和椰漿作為調味。煮好后的叻沙看起來紅而鮮亮,聞起來香飄萬里,吃起來甜中有辣,辣中有辛,越喝越好喝。來到東南亞一帶,吃一碗正宗的叻沙湯面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隨后的娘惹酸辣小菜顏色絢爛逗人食欲,綠油油的西蘭花,黃澄澄的嫩玉米,紅色的胡蘿卜,還有大塊的豬肉片,那像是大蔥一樣的食材就是南洋慣用的香料之一——香茅草,這道菜吃起來香氣撲鼻,還有一種甜酸角帶出的清新酸味,用來下飯真是絕配!
壓軸的是一只碩大無比的娘惹粽,中間包著的是用多種香料調味的豬肉碎,吃起來甜甜咸咸,回味無窮。糯米中也依稀可見一些香料的影子,柔糯而絲毫不黏牙,纏綿婉轉,給這一頓美妙的娘惹菜畫上圓滿的句號。
記得原來讀過解構主義大師施特勞斯的《憂郁的熱帶》,書中說到“西方香料與調味素都是偽造的,歐洲人冒著生命的危險與道德危機前往熱帶叢林中搶奪香料,為的就是給枯燥乏味的西方文明之舌頭,帶來一些新的感性經驗?!背粤诉@樣豐盛而妖嬈的娘惹料理,才深感香料對于人們的誘惑何以如此之大,的確是一番全新的刺激和體驗。
漿羅+黃梨餅
馬六甲是非常清潔寧靜的小城,同快節奏的新加坡不同,這里的人們生活都比較安逸,風景也十分優美,到處都洋溢著熱帶氣息。經歷過荷蘭和葡萄牙殖民時期的馬六甲,處處都保留了當年殖民者留下的痕跡:墻壁斑駁的圣約翰教堂只留下斷壁殘垣,白色的圣芳濟教堂在旁邊椰子樹的映照下顯得圣潔而嫵媚。最美妙的還是那朱紅色的荷蘭廣場上的馬六甲教堂,當我們每人手捧一杯漿羅——馬六甲的椰漿刨冰,再捧著一盒黃梨餅坐在荷蘭廣場的噴泉前慢慢品味的時候,看著面前叮當叮當穿行的人力花車,真希望時光就停在這里,再也不流逝。
漿羅(CHENDOL)是一種典型的娘惹甜點,用古老的刨冰機細細磨好冰碴后,先澆上白白的椰漿,再澆上自家熬制的黑糖液,最后再放上一勺紅豆和由班蘭香葉染成的綠綠的米漿條,還可以選擇加入玉米粒、仙草等配料,吃起來清涼甜蜜,充滿了帶著南洋氣息的椰子奶油焦香。黃梨餅其實就是鳳梨(菠蘿)口味的餅干,酥酥的餅底上面點上一勺特制的鳳梨醬,香甜和美,喝一口漿羅,吃一口黃梨餅,就是最最醇正的馬六甲風味了!
海南雞飯團
隨后我們邁著輕松地步伐去品嘗馬六甲特有的海南雞飯團,由于已經是下午兩點,所以這家老字號的“和記雞飯團”店里人并不是很多,平時飯點來吃的話排隊可是免不了的。店里的墻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照片和牌匾,證明這家雞飯的好味道。當雞飯團端上來的時候,一股雞的鮮香飄了過來,圓滾滾的雞飯團如魚丸一般大小,旁邊是一盤切得整整齊齊的白斬雞,盤中還有黃瓜、香菜,上面還澆了一些店家自制的香油豉汁。吃一口蘸著醬油膏和辣椒醬的白斬雞,入口非?;?,肉質多汁豐腴,滿口是雞肉那種純粹的滋味,甚至連雞皮都一點不油膩,顯得美麗清純;再吃一口雞飯團,米飯入口軟爛,而且有一股鮮雞的香氣,仿佛每一粒米飯中都滲入了雞油一般,飯香配合著肉香,仿佛產生了一種優美的旋律。據店家說,他們在煮飯的時候可是一點都不放水的,因為用醇正的雞湯來烹制,所以雞飯團才這么味美而鮮香。同行的男生一聽,更是完全不顧吃白斬雞,只盯著雞飯團,一個接一個吃得不亦樂乎。我看著旁邊給雞飯團拍照的金發旅客,也實在好奇到底是誰想出雞飯團這么一個金點子,讓稍顯普通的海南雞飯都變得那么有趣而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