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甘露,差不多是香港人盡皆知、人人喜愛的一道甜品,內含沙田柚果粒和芒果粒,酸甜爽脆,同時拌有汁和牛奶、小西米,再加上少許冰糖液,香潤清甜、口感滑順,令人多吃也不覺膩。經過冷藏后,取出來食用時,會有露水般的清甜,再加上東南亞一帶常年天熱,飲用此品時仿佛久旱逢甘霖似的,因此冠以“楊枝甘露”的美名,可謂恰如其分。
香港人喜愛吃甜品,平時當點心,餐后當“壓底”。可是,以往的甜品大都是單一口味的,而且大多是熱食,比如紅豆沙、綠豆沙、芝麻糊、杏仁露等。自從有了楊枝甘露,港式甜品就有了比較復雜多樣的組合口味,還可以消暑清涼。
每當人們夸贊楊枝甘露時,我總會有一絲親切感。因為它是我的一位好朋友,香港十大名廚也是中國十大名廚之一的黃永幟先生,人稱“幟哥”首創的。
“幟哥”出身于廚藝世家,他的父親黃江在行業內是響當當的大師級人物,曾任香港美麗華酒店的總廚及利苑酒家的顧問。幟哥自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喜愛廚藝,經過父親近似嚴酷的培訓傳藝,1982年他加入利苑酒家,并于1985年升任大廚,是當時最年輕的大廚之一。楊枝甘露就是幟哥在利苑酒家工作期間首創的。
我曾經討教幟哥:怎么會想到搞一個大雜燴式的甜品?是不是預先知道會有如此好味、如此受歡迎?幟哥笑笑說,“楊枝甘露是針對新加坡市場而創作的,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道作品。在那之前,市場上的甜品大多是熱的。我當時選用菲律賓的芒果和中國的沙田柚這兩樣最具地方特色的食材來搭配,迎合新加坡的熱帶氣候,再配以椰漿、小西米、淡奶和冰糖等配料,經過冷藏,做成凍品,便有了清熱、消暑的效果。最初只是在新加坡推出,沒料想,大受歡迎。于是,就把它帶回香港,同樣大受歡迎。結果不到一年時間,香港很多食肆都來抄襲,現在整個東南亞都在吃這道甜品了。”
與幟哥交往多了,就知道幟哥在行業內歷來以新點子多、創新多而出名,楊枝甘露不過是其中一項創新而已。至今為人們所熟悉并且津津樂道的XO醬、德州煎牛柳、宮廷醬烤骨等,也都是幟哥首創的。
1992年幟哥從海外歸來,再次任職于利苑酒家,擔當總廚,協助利苑酒家集團將業務進一步擴大。幟哥敢于大膽創新,尤其是喜歡在世界各地搜集新的食材,經過反復試驗,最后制成受人歡迎的名菜。十多年前,幟哥在阿拉斯加旅游,偶遇當地出產的阿拉斯加蟹,很感興趣,于是就拿回香港試試,幾次失敗后,終于把活的阿拉斯加蟹運回香港,制成名菜,傳播開去。現在,全中國都在吃阿拉斯加蟹了。
2003年,幟哥自己創辦了“龍皇酒家”。由于“龍皇”的菜式新款,所有出品都由幟哥親自主持,品質上乘,口味特別,環境與服務也一流,尤其以海鮮出名,很快成為社會名流的“食堂”。
幟哥說:“我創作的每一道新菜式都要經過十次以上的改良才會推薦給客人。不可能一想到就做成功。創作新菜,其實也是客人的要求。如果客人來就餐,老是幾樣老菜式,時間一長也會食厭。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會給客人不斷帶來新驚喜、新感受。客人高興了,酒店自然也興旺了。”
如今“龍皇”不僅在香港有了五家分店,而且還開進了上海外灘十六鋪。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嘗到清涼爽滑、酸甜可口的正宗“楊枝甘露”了。當然,我們還可以品嘗到幟哥首創的其他香港美食。
今天,我們品嘗“楊枝甘露”,其意義恐怕也不限于美味這么簡單,其中的創新精神更值得尋味。
楊枝甘露(4人分量)
材料:泰國西施柚兩片,芒果一個,西米一兩(已煮熟的重量),冰糖水四兩 (以16:1的水和糖比例配制),甜忌廉奶四兩。
制作方法:
1、把西米放入大沸水中煮10分鐘。
2、熄火,鋪上保鮮膜,待西米變為透明便可以隔水備用。
3、西施柚剝皮、拆肉成粒狀,備用。
4、將芒果切粒,一半備用。另一半用攪拌機打至成為芒果茸,備用。
5、把冰糖水及甜忌廉奶倒入大碗中,再加入芒果粒、芒果茸和泰國金柚肉拌勻,即成。
小秘方:
1、使用泰國西施柚的原因是它更香甜多汁。
2、使用冰糖比用白砂糖好,因為它不會使甜品帶酸味和口感更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