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好吃又實惠的香港點心是什么?我肯定會說——云吞面!
云吞面在香港太大眾化了,廣受歡迎。既可當飯,又可當點心。在青綠菜葉的點綴下,那蝦肉云吞與蛋粉面條和諧地交匯在一起,熱騰騰、香噴噴,既可充饑,又可解饞,那種可口鮮美的勁道,會讓人久久回味。
云吞面,其實就是餛飩面。只不過廣東話發音把餛飩叫成了“云吞”。不過,“云吞”二字又很形象,因為它把食物的形態、食態,都精細地描繪出來了。那玩意兒,乍一看,還真有點像天上飄浮的云朵,因為味美,又要趁熱吃,還真有點吞云吐霧的感覺。夸它是“云吞”,實在恰當,一點也不為過。
經常有人好奇問起,云吞面究竟是云吞還是面?我會笑著回答,又是云吞又是面,是云吞和面的搭配。
時間久了,方才知曉,原來云吞面這一港式點心,竟然不是香港首創,而是從湖南一種民間小食——白肉餛飩加水面條演化而來的。據傳,當年有一班赴京趕考的湖南秀才,不知怎的輾轉到了廣東,于是順便把這一家鄉小食也帶了過來。正式開張的云吞面館,則要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當時有一位湖南人在廣州雙門底(今北京路)一帶開設了一家“三楚面館”,專營面食,其中就有云吞面。之后又很自然地流傳到了香港。只不過當年的云吞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