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道:“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300年后的今天,不管從環保、健康,還是從靈修的角度上來講,歐美以及亞洲開始流行吃素,人們認識到飲食對人的身心靈健康有很大影響,素食有益身體與心靈的健康。我們很榮幸地請來靈修導師徐鳳謙鳳謙與我們一起討論這個話題。
悅性素食讓身體更健康
郭薔:在中國,就目前來講,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吃素只是佛教徒和動物保護主義者的事,而忽略了素食在身體、心靈,還有就是地球保護這幾個層面的意義。您行走過很多國家,西方或亞洲其他國家在吃素這個問題上是如何的?
徐鳳謙:在西方,吃素越來越流行,在有些國家甚至成為了一種時尚。很多人吃素并非宗教信仰,而是從健康角度選擇吃素。在歐、美很多國家,吃素是比較容易的事,因為那些國家的素食質量比較高,有好的面包、堅果、蔬菜和乳制品。
印度是全世界擁有最大比例素食者的國家,也許一半的人或更多人吃素,在印度的恒河上游有一座著名的城市叫Rishikesh,它被譽為世界瑜加中心,整個城市的居民都吃素,整座城沒有一家餐館及市場賣肉類。瑜伽愛好者由世界各地來到Rishikesh學習瑜伽。我在那里住過一段時間。在那里你是不會想到吃肉的。許多旅行者在印度自然食素。這和當地的飲食習慣、集體意識還有能量有關。
近年來在德國吃素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吃素最主要的目的是從身體健康、心靈健康方面考慮,吃素使身體、心靈清凈。當然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為地球環保而吃素。
郭薔:我朋友在日企上班,她看到日本人中午自己帶便當,只是米飯和紫菜,他們認為這樣才有精力應對下午的工作。
徐鳳謙:一般認為,吃大量的難以消化的肉食,需要調動身體中很多的血液用于消化,當全身的血液流向胃部時,相對的其他器官比如大腦的供血就會減少,人自然會感到困乏。當然還有更深的原因,那就是肉是惰性食物。
郭薔:瑜伽修習者認為肉、蛋都屬于惰性食品,為什么?
徐鳳謙:印度靈修者認為:吃肉會使能量降低,這是他們修行的真實體驗。肉類和蛋類都屬于惰性食物,不潔凈,當它們進入人的身體后容易產生昏沉,會使人倦怠,增強人的貪欲。
靈修者長期修煉,身體相當敏感,他們強調“清心悅性”,并將日常食物分為三類:悅性食物、變性食物和惰性食物。悅性食物能夠使人清凈,凈化生命,使人變得更加健康和快樂;變性食物則會破壞人的身心平衡,讓人興奮,容易激動,缺乏耐性;惰性食物,使人肥胖、憂郁、懶惰、貪婪。
郭薔:哪些是悅性食物?
徐鳳謙:谷類、豆類、水果、蔬菜、堅果、蜂蜜以及牛奶等稱之為悅性食品,吃這樣的食物,會讓身體潔凈,內心愉悅。靈修者認為不同的食物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直接影響著人的心理和生理。
郭薔:那問題又來了,有人擔心長期食素會營養不良,吃素的人,營養如何保證?
徐鳳謙:植物性食品完全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如果你食素有方,不會有營養不良的問題。我們知道,許多素食者是很長壽的。
比如,上個世紀,有一位印度靈性大師叫:Shiv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