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術,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寶貴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它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形式多樣、意蘊深邃。然而,進入到現代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信息革命不斷向更高層次延伸,以及在勃興的大眾傳播媒介的催化與加速作用下,中華武術正面臨著自身可持續發展與應對外來強勢體育文化沖擊的雙重壓力。
【關鍵詞】武術大眾傳媒傳統體育 中學生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人類社會早已置身于半個世紀以前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所預言的電子信息時代,世界范圍內的傳媒已不可避免地置身于跨文化表達之中。根據媒介理論家詹姆斯·W·凱利(James ·W·Kelly)關于傳播和現實之間聯系的理解——傳播是一個符號程序,現實在這個程序中被創造、被維持、被修復、被改變①——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傳播就是文化的基礎。因而,在這場文化話語權的相互碰撞與爭奪中,無論是法國學者阿芒·馬特拉(Armand Mattelart)的絕地反思,還是美國學者特德·梅杰(Ted Madger)針鋒相對的質疑②,都無時無刻不在從正反兩方面敦促武術傳播應擔負起歷史傳承與文化自覺的使命,最終融入到“文化多樣性”的語境中。③這期間,初中生群體將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然而,任何一名體育傳播的關注者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就是今天,西方體育文化,以大眾傳媒為手段彰顯著娛樂精神與明星崇拜對體育文化主導地位的悄然占據。由于諸如NBA等主流體育文化在中國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群體中的強勢傳播使得我國體育媒介對武術的傳播一直以較低“音量”自說自話以及處在不斷地被弱化與被邊緣化的不利地位。④“武術信息并沒有成為諸多媒體的關注內容,甚至已經被某些媒體所遺忘。”⑤甚至是“在國外的發展甚至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⑥結果出現了如喬治·立茲(George Leeds)所言的情況:當我們繼續看到全球差異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文化都將受到美國舶來品的影響,美國終將會變成所有人的“第二文化”;⑦于是出現了中學生崇拜西方體育明星,而武術參與意識不強,參與程度不深和以“追逐跆拳道為時尚”的現象。這與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核心地位極不相稱。因此,初中生作為中華武術文化直接和主要的繼承者與傳播者,他們的大眾傳播媒介接觸行為特征對武術的認知、武術參與及相關影響等問題亟待關注。
初中生階段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代,也是正值人生觀與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從認知的特征上看,初中生的認知能力明顯提高,主要表現為自我意識能力、觀察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迅速發展。從情緒、情感上來看,初中生富于激情,但情緒波動較大。根據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征,初中生群體對事物的認知正處于向“高層次認知發展階段”過渡,這個階段所接收的信息對形成正確的認知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武術運動傳播的商業化取向,使武術的傳播被引入到單純以贏利為目的險境中。另外,武術傳播缺乏引導,社會性的武術傳播機構甚至遠遠多于政府資助或引導的機構。因此,自然化傾向也使得放任自流式的粗放型傳播大行其道,直接導致初中學生武術“知識構成的‘扁平化’”。⑧加之部分武術影視作品以玄幻化、神秘化以及過于渲染血腥暴力等不良傾向使得受眾群體,特別是初中生群體在武術的認知上產生了一定的偏差,“普遍對武術存在誤讀”。⑨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嚴重抵消了中國武術中最為深厚的文化與精神的內涵,同時由于初中學生心智發育的特點,容易引發和強化初中生“實施暴力行為的作用”,進而會“影響到武術的健康發展”,⑩乃至影響到初中生群體形成積極的、健康向上的體育觀。因此,考察初中生群體通過大眾傳播媒介v775WgEKVshPS1YShqfQoGXef+YafZ8Xa9GSgmMRlo8=接觸武術的相關特征將會有助于進一步研究大眾傳播媒介接觸與初中生正確的武術認知與武術參與這一問題。
考察初中生武術的大眾媒介接觸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的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在強勢文化的不斷滲透下,“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⑾
與之相對,隨著西方體育文化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沖擊,嚴重擠壓了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存發展空間,以武術為代表的民族傳統體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瓶頸。同時,伴隨著現代中國人的生活節奏、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本質是一種搏殺術的傳統武術已沒有實踐舞臺,“大規模存在的基礎已經動搖或已經不復存在”,⑿從而導致了中華武術我們這一“最大宗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瀕危”。⒀如何保護傳統武術和傳統武術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時代煥發出生機,是一個嚴肅而沉重的話題。
面對“文化交流場中的現實處境”中的壓力,中華武術通過“走出去”,進行“自我訴求”,主動尋求“文化認同”⒁。而初中生在武術傳播的過程中將會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也將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初中生群體的爭奪將決定武術傳播在未來的國際化競爭中能否占據有利的制高點。
重視初中生武術的大眾媒介接觸是民族傳統體育現代化與培養中學生受眾的需要。中華武術作為民族優秀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雖然納入世界體育文化體系并擁有相應的“話語權”已是必然趨勢,但還需要自身不斷發展,逐漸完成武術現代化。我國著名體育活動家徐才曾經指出“中華武術在國內的普及提高,在世界的傳播推廣,都離不開新聞媒介。從某種意義上說,宣傳媒介對武術的推廣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在今天信息社會里,及時地傳遞和播放信息,往往是一個事物迅速為世人所知所用所愛的先導。”⒂事實上,大眾傳媒對體育現代化的促進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先進的技術支持下,搭建體育的現代化傳播平臺,促進體育傳播的現代化。另外一方面是促進與體育相關的場館設施以及規則制度的現代化、國際化。現代體育的發展,除了項目自身發展規律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不斷適應受眾的需求與接受信息的模式而發展的。同時,伴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信息在數字化連接的全球范圍內行走自如”⒃業已成為可能,使得武術國際傳播迅速與便捷,擴大了影響的廣度與深度。
然而,在這個重要的歷史進程中,由于武術“傳播途徑的斷裂”⒄,尤其是某些影視作品的夸大宣傳,使得國人特別是學生群體對武術的認知陷入到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理解中。因此,如何尋求傳統武術向現代化轉型,研究初中生群體的接觸大眾傳播媒介的行為特征及其影響并通過他們使新一代的受眾群體成長與成熟起來,對中華武術的現代化轉變將有特殊的意義。
參考文獻
①斯坦利·J·巴倫:《大眾傳播概論:媒介認知與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②單波、石義彬:《跨文化傳播新論》[M].武漢: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