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目前我國農村發展滯后的具體情況,農村網絡信息建設是經濟建設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只有農村、農業實現信息化經營和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格局。
【關鍵詞】新農村網絡信息化
一、網絡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新農村建設
社會發展對于信息的需求使得大眾傳播媒介迅速進入千家萬戶,網絡以其迅速、便捷、個性化的優勢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的第四媒體。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五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歷史任務。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面貌首先要發展農村的經濟。針對目前我國農村發展滯后的具體情況,農村網路信息建設是經濟建設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只有農村、農業實現現代信息化經營和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格局。
二、我國新農村網絡信息建設的作用
中國城市的信息化進展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