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敬龍,筆名“景隆”,畢業(yè)于北京工商大學,進修于北京畫院,研究生學歷?,F(xiàn)為一級美術師、河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國畫院副院長
出版《敬龍國畫集》《中國水墨畫家王敬龍作品選》《中國花鳥畫精品——王敬龍》《名家經(jīng)典中國畫——王敬龍》《中國花鳥畫名家三人行——王敬龍》《王敬龍書畫》等著作。
在美學理論上,有“以小為美”之說。凡是“小”的,基本上都是好的,美的,可愛的。這是我在品讀王敬龍畫作時,突然萌動出的對這一美學觀念的重溫和解構,并且在他琳瑯滿目、絢爛多姿的國畫作品中得了強烈的印證,似乎瞬間就找到了依據(jù)。
王敬龍的畫作大多題材較“小”,既有小花、小草、小樹,也有小橋、小船、小舟,還有小雞、小鳥、小燕子,他以“小”作為審美和描摹的對應物,無意間揭示了“以小為美”的真諦。王敬龍在這里為我們呈現(xiàn)出或者說是故意、刻意擺顯出的小,并不是簡單的指萬事萬物中小的具象,而是向我們傳達出他極為迫切的審美品質和性格,只不過是以繪畫為手段,來表達他的思想和情緒,還有對事物的認識罷了。那么,敬龍究竟想“以小”向我們傳達什么表情呢?我以為,是他精神世界的細微、細膩、精致、精練、溫潤、溫順、柔靜、柔軟、優(yōu)雅、優(yōu)美。其次,他大多作品的外在表現(xiàn)尺幅較小,畫作中有很多是扇面、斗方,這在一些畫家們把作品越作越大,要不長卷,要不巨制,要不成系列作為時髦,
甚至以紙幅大小來衡量藝術和市場價值的境況下,王敬龍的。惜紙如金”似乎更顯得難能可貴。這佐證著他對藝術自我約束的能力,自我封存的精神,同時,亦是有意識為自己加壓或者制造難題。多與大可能會是垃圾,是廢品,少的小的也許是精品和寶貝。他似乎深深懂得,“畫地為牢”其實是一種藝術個性,藝術之路并不是越走越寬廣,而是應該越走越窄的,窄得最好只有自己沒有作伴者。在微小的結構中以微小的景觀磨練自己,鑄造自己,在禁錮之中縱情放飛自己,使自己的藝術個性與審美特質“唯我獨尊”般彰顯。
所以我們愿意說王敬龍的畫作是大品,大氣、大意、大眼界,大胸襟。從小處落筆,大處行意。這只要看看他對畫作的命名都明白了,就知道他想傾訴什么了?!稏|風和暢》《遠大理想》《濃妝》《秋趣》《獨立寒秋送清芬》《得水成仙》等等,于是,我們很想知道,敬龍為什么以“小”的微觀世界切入,在方寸之間卻要口口聲聲揚言“東風”“大理想”“成仙”呢?抑或,他是在吶喊和召喚什么吧!宋代著名大詩人陸游有詩云:“功夫在詩外?!币馑际亲髟姴荒芫驮妼W詩,而是應該從血肉交融的感應、自砥礪磨淬的歷練中獲得詩外的真功夫。因此,敬龍的畫作,功夫是在畫外的,從里到外滲透并且流露出的,不再是簡單的構圖和畫面,而是一種內在的氣質、氣度和氣勢、氣節(jié)。因此就具有了屬于他獨特的品質、品格和品位。
說敬龍的作品是大品,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他運筆的張揚和肆意,這似乎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但其實不然。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和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融化物我的創(chuàng)作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洌瑲忭嵣鷦?。敬龍深諳此道,但不同的是,他并不機械地模仿或臨摹,而是自成一家,在寫實與寫意的罅隙中尋找自己的訴說方式,小心處有大膽,細致中有粗獷。輕描里有瘋狂。這就如同常說的“主旋律與多樣化”的關系,不管你描繪的是“宏大敘事”還是“日常生活”,重要的是行文走筆時在作品中所縈繞出的藝術品質和味道,有此才夠品,才稱得上是大品。
王敬龍的執(zhí)著和認真,是中國畫壇上一般職業(yè)畫家也難以企及的。但是,他謙遜、低調、好學,凡是有共同志趣的,不論年齡大小,不論技藝高低,他一律視為朋友,談笑風生中以心相交,以誠相待。在鐘情于美術事業(yè)的同時,他并沒有忘記根本。在擔任一個縣的國稅局長期間,他履新當年,就創(chuàng)造了稅收翻番的驕人業(yè)績,實現(xiàn)了該縣稅收的歷史性突破。因為他知道人生的貢獻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他更愿意使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與藝術事業(yè)并駕齊驅。
盡管他沉迷于畫壇四十余年,大有百煉成鋼之勢,并且得道有方,術有專攻,但他總是在做人上虛懷若谷,在作畫上深入淺出。因此,他很早就自覺地把自己從
“職業(yè)畫家”
“專業(yè)畫家”這個階層上徹底剝離開來,如此在藝術上才能更加純粹,更加從容,更加自信,使之厚積而薄發(fā),于層林盡染中選擇最愛的最美的。盡量制造出精品。也許,這正是一個真正酷愛藝術的。畫家”最終的藝術歸宿。
(責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