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珍郵”?簡單說,就是珍奇少有的郵票。珍郵因少而珍,進而貴,也就是說,珍郵都是珍貴的。那么,多少元的身價可以列入“珍郵”呢?這并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
以世界首枚郵票“黑便士”為例,由于它是“祖宗”的地位,并且出身西洋,國人不多見,近年在國內郵展和網絡上,開始被稱“珍郵”。筆者在網上就見到北京某公司的一則消息稱:“批發供應世界珍郵黑便士……數量10枚,產品價格19900元/套”。
筆者認為,“珍郵”沒有能批發的。還以“黑便士”信銷票為例,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石家莊就見到一位集郵者郵冊里插著兩三枚,詢問價格,對方只要15元。2009年,筆者又見到某公司包裝推出的“黑便士”,標價人民幣8980元,遠超過美國《斯科特>年鑒的標價。其實,由于英國人有保存私人信件的習慣,世界第一枚郵票(信銷票)存世量不算少,并不能算是珍郵。
真正的珍郵,應該是屈指可數的。世界排名首位的珍郵——“英屬圭亞那一分洋紅票”,就是孤品。這枚郵票誕生于1956年的英屬圭亞那,是一張使用過的舊票,而且被剪掉了四個角成了八角形,票面上留有當地郵政總局長DaIton的簽名。這枚郵票無齒孔,用黑色油墨印刷在洋紅色紙張上,郵票主圖為航海的帆船。郵票上印有英文“英屬圭亞那”(BRITISH GUIANA)“郵政”(POSTAGE)“一分”(ONE CENT)等字樣。
這枚郵票并不是郵票印制廠家出品的,而是由當地的_家報紙的印刷廠緊急印制,供郵局應急使用的,因而粗糙難看。它的最初擁有者是一個叫沃恩的12歲小學生。他把這枚郵票從信封上泡下來,以1.5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當地一位名叫N·R·表金農的郵票收藏者。這枚郵票第一筆交易的價格看起來不多,但在當時已經相當于當地一個普通工人兩個月的工資了。
之后,這枚郵票又多次易手,它到過郵王費拉里之手,英王喬治五世也曾企圖得到。每次易手都使它的身價攀升到新的高點。最后一次交易是在1980年4月6日,在紐約一家飯店舉行的拍賣會上,這枚郵票以32,5萬美元的價格起拍,僅僅過了不足一分鐘的時間,就有一位匿名買家給出了93,5萬美元的價格(含十分之一的傭金),成為這枚珍郵的新主人。后來人們才知道,這位神秘的出價者是美國杜邦公司的繼承人約翰·E·杜邦。此后,這枚郵票至今未再露面。
明星總會有神秘的傳聞,這枚郵票明星也不例外。一個美國石油富商阿瑟·欣德曾出價3萬多美元,與英王喬治五世競爭最終贏得了這枚郵票。此后有一則軼聞說,一家美國集郵雜志上刊載了一篇文章,聲稱有人拿著另一枚英屬圭亞那珍郵去見這位著名集郵家,經過討價還價,欣德出了一個大價錢買下了這枚郵票,之后立刻當眾劃了一根火柴把它燒掉,從而保持了他手中郵票的“孤品”地位。但這則軼聞在集郵界人士中,被普遍認為是一個憑空捏造的故事。不過155年的歷史和多次輾轉的精彩事實,大大擴展了它的知名度,從而奠定了它“世界第一珍郵”的地位——盡管后來有些郵品的拍賣價格超過了它。
還要提及一點,如果當初那個小學生不是把它剪下,而是保留完整的信封,這枚郵票的收藏價值會更高。
在珍郵中,不少票品都是由于“錯、變體”原因而造成的。“錯”,多指設計錯誤,或印刷中套印、調色等過程之中發生的錯誤;“變”,則是由于印刷、打孔、裁切等過程中發生的印版損壞、
移位,或由于意外情況造成的疊印、漏印等情況。照理講,錯體特別是變體郵票屬于廢品,然而在嚴格的檢驗下,也難免有個別漏網之魚,混到郵局窗口被賣出。數量極少的,也會成為“珍郵”。位居“民國五珍”的“紐約版孫中山像”中心倒印郵票就是典型的例子。1941年2月21日,當時的中華民國郵政發行了一套以孫中山先生頭像為主圖的普通郵票,全套16枚,雕刻版,圖案為孫中山先生頭像居中,由美國鈔票公司在紐約代印。由于通貨膨脹,面值過低,不適應當時郵資費用,到4月21日,該套郵票就停售了。這套郵票印刷精美,很少有變異,但2元面值的郵票卻出現中心圖案孫中山像倒印變體票。分析造成的原因,是由于采用雙色套印,邊框呈藍色,中心圖案孫中山像呈黑色,要分兩次印刷,第一次先印邊框,第二次套印孫中山像,由于把紙置反了,就產生了孫中山像中心倒印的變體大珍郵。
這枚變體票是當時剛開始集郵的重慶南溫泉立人中學的高中學生鄭晴初購得的,他路過東川郵政局,擠入人群,買下了一卷2元票。回到家后意外發現有一版50枚紐約版2元孫中山像郵票的中心圖案印倒了。近年,當事人把發現的來龍去脈兩次向集郵界公開:1945年11月30下午,重慶東川郵政管理局集郵組把面值低不值錢積壓在庫房的紐約版孫中山像郵票不分面值卷成卷,每卷都是整版票,每卷以500元法幣出售給集郵者。1945年底,重慶集郵研究會舉辦郵展,艾元俊展示了一個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四方連,震動了全國集郵界,東川郵政局得知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票竟是由自己的集郵組售出的之后,立即在全局清庫盤查,可是卻再也沒有發現一枚。美國鈔票公司在知道自己承印的郵票中竟出現孫中山像中心倒印的錯誤后,曾在報刊上發出公告,表示愿以高價收購流傳在外的50枚倒印郵票,以挽回其印刷質量造成的不良影響,但卻沒有結果。
這枚倒印票號成為中國最珍貴的郵票之一,并躋身世界珍郵行列,價值僅次于1915年發行的官門倒印郵票。它的存世量50枚,沒有發現舊票存世。集郵界將其與“民國四珍”合稱為“民國五珍”。在1996年5月20日的北京郵品拍賣會上,單枚底價曾報18萬元人民幣,最終以29萬元人民幣拍出。2006年11月2日蘇黎世亞洲拍賣公司在香港香舉行的秋季拍賣會上,“紐約版孫中山像”中心倒印郵票再次亮相,估價達到了40萬至50萬港元。
并不是所有的錯變體票都會成為珍郵。例如我國發行的紀88《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第2枚,把四層的南昌“八一”起義大樓誤繪成三層;J174集郵聯<第三次代表大會》小型張中有一部分為“閉口第”,是錯別字;J173《中國現在科學家(第二組)》郵票中的(4-3)20分“侯德榜”這枚郵票中,還出現了誤將二氧化碳(C02)錯印成(CH2),以及在該票整版中第47枚的化學反應式中漏印了“+”號等錯誤,被一些人稱為“新中國錯誤最多的郵票”。但這些郵票由于將錯就錯沒被收回,而且發行量大,并不能成為珍郵。類似情況在外國也有很多例子,最近的例子是,去年12月美國郵政公司發行了最新一套自由女神像郵票,共印了30億張,但直至一名集郵者通知郵政公司時,發行方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錯:郵票采用的自由女神像并非紐約港口那一個塑像,而是拉斯維加斯紐約酒店外的那個復制品。但美國郵政總局發言人貝茲表示,無論這張照片如何,他們仍舊很愛這個郵票的設計,郵票也會繼續使用,不會因此而撤銷。
最后,還要強調一點的是,錯變體郵票的收集,必須是郵局銷售出的才有價值。下面的這枚孫中山像郵票雖然是明顯的套印移位,卻價值極低。據著名集郵家邵林先生介紹,“這是著名的‘印刷廠廢品’,印刷全張50×6=300枚,無膠,1952年前后新光郵票會拍賣常見之物,當時起拍價為0.10元,叫價到了0.15元就可以拍獲這個‘大全張’了。頭像移位和不穆位的價格差別不大,因為都是廢品,集郵界把它們當作趣味品來玩。半個世紀過去了,拍賣會上重見此物,已是雙連形式居多,價格也上去了,但也不作正式變體估價。據說是日軍戰火波及香港中華書局印刷廠時,從廠里散失出來的半成品。”
因此,郵票中的珍品,的確是可遇而不可求。越是名氣大的珍品,越是有詳細的檔案記錄,這比見到別人買彩票中了幾百萬的大獎,你也嘗試得到同樣結果的幾率還要低。更何況有人作偽造假,還有受騙上當的危險呢!
(責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