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農民群眾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讓高雅藝術走進農村,讓藝術家走近百姓,提升基層文藝活動水平,推動農村文藝創作大發展、大繁榮,從2010年7月開始,邯鄲市文聯經過深入調研,精心策劃,隆重推出系列活動——“文藝進鄉村、歡樂手牽手”,在邯鄲市廣大城鄉遍灑歡歌笑語,廣植藝術之花。
由邯鄲市文聯組織的藝術家們在廣闊的農村舞臺上各展所長,獻上了一臺又一臺風格各異、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同時,他們還現場對村民進行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攝影等方面的文藝技能培訓輔導,為農民群眾送去高雅藝術的清新之風,力促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播種出屬于農村和農民自己的藝術之花。
送過去的是文化,關鍵詞是高雅
“歡樂鄉村大舞臺,歡樂的歌兒唱起來,歌唱咱農村新生活,展示咱農民新風采……”每當這首滿溢著歡樂的《歡樂鄉村大舞臺》在廣袤的邯鄲農村大地唱響,都會吸引來大批農民群眾,因為他們知道,這是邯鄲市文聯的“名人名家藝術團”演出來了!
邯鄲市文聯與市委宣傳部、文化局等單位共同主辦了“歡樂鄉村”十百千萬農村基層文化推進工程,該活動充分利用現有文化資源,以十項活動(即《田野之歌》農民合唱比賽、《布谷之聲》農民歌手擂臺賽、《說唱臉譜》農民戲曲票友大賽、《鄉音鄉情》農民器樂大賽、《歡快的舞步》農民秧歌舞大賽、《品味幸福》農民民俗絕活兒展示、《情趣鄉村》農民小品曲藝比賽、《美麗新家園》農民攝影作品展、《多彩的生活》農民書畫剪紙比賽、《魅力家鄉》農民舞龍舞獅大賽)為平臺,每一項活動在全市推出百名優秀人才,打造鄉村千支文化隊伍并充分發揮其“傳、幫、帶”作用,使其成為活躍在鄉村的星星之火,帶動百萬人參加,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2010年7月15日,由邯鄲市文聯主辦的“文藝進鄉村、歡樂手牽手”活動啟動儀式在武安市蘭村舉行。
2010年7月22日,邯鄲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賈永清批示該項活動:“歡樂鄉村”十百千萬工程是落實中央、省的要求而舉辦的邯鄲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邯鄲市文聯積極主動地配合,充分發揮文聯藝術人才優勢,建立文藝下鄉長效機制,應予以充分肯定……
2010年7月24日,邯鄲市文聯在武安市天慈楓林生態園舉行“邯鄲市文藝創作采風基地”揭牌儀式。此基地是該市首個市級創作采風基地,為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創作空間和互相交流、開展研討的平臺。
2010年8月2日,邯鄲市文聯在武安市天慈楓林生態園召開文藝精品創作座談會。
2010年8月12日,“文藝進鄉村、歡樂手牽手”活動走進武安市活水鄉井峪村。
2010年8月31日,“文藝進鄉村、歡樂手牽手”活動名人名家專場演出在邱城鎮盛裝上演。
2010年10月14日下午,“文藝進鄉村、歡樂手牽手”活動走進了涉縣索堡鎮常樂村,在金色收獲的秋季給當地百姓送上了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藝術大餐。該活動是邯鄲市文聯自活動啟動以來組織的第10場演出。
據了解,邯鄲市文聯創新工作形式,簽約其下屬1 2家協會中的骨干力量,成立“邯鄲市名人名家藝術團”,并由班子成員帶領藝術團成員開展了一系列以“展示邯鄲文化藝術界名人名家風采,反映文聯突出的工作成就,謳歌和贊美邯鄲歷史文明和現代建設成就”為主題的“文藝進鄉村,歡樂手牽手”文藝惠民下基層活動。截至目前,已有50多位藝術團成員為農民群眾們獻上了歌曲、戲曲、小品曲藝、樂器演奏等形式的表演,與“歡樂鄉村”活動相互呼應,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在永年縣小龍馬鄉大龍馬村,百姓自發送來牌匾,上書“精神大餐送鄉親,關愛基層樹新風”,充分表達了農民群眾對這樣活動的歡迎。
在邱縣邱城鎮,村民老劉拿著書法家現場書就的“寧靜致遠”書法作品,樂得嘴巴合不?。骸拔移綍r就喜歡書法,現在人家藝術家都走到家門口了,不花錢就能得到這樣高品位的書法作品,我們真是太幸福了!”
在武安活水鄉井峪村,抱著孩子的村民小李早早就在舞臺前等開演了,她笑著告訴記者,“以前都是在電視上才能看到這樣精彩的節目,見到這些名人,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了,大家都特別高興,真希望他們能常來1”
在涉縣索堡鎮常樂村,村支書王懷喜很忙碌:忙著接收藝術團贈送的樂器,忙著幫藝術團的書法家們鋪宣紙,忙著招呼鄉親們來看演出,他對記者說:“沒想到這些知名藝術家們這樣平易近人,整場演出從搭建舞臺到調試聲音再到開始演出,我們一點兒忙都不用幫,藝術家們說,好好欣賞就行!我們太感動了,鄉親們讓我問問藝術家們,下一次哈時候再來?”為了表達謝意,該村向藝術團回贈了一面“情系老區
文化惠民”的錦
種下去的是文化,關鍵詞是開花
在邯鄲市文聯“名人名家藝術團”的節目單上,王麗、田三強、范甜甜等河北省一級歌手已可稱得上重量級,如果連易果田、杜潤田、郭相彬、郭英麗等這樣的國家一級演員和梅花獎獲得者同樣名列其上,那不得不說這是一支超重量級的演出隊伍了,而他們組織的每次下鄉演出,都是這樣超重量級的隊伍。
“‘送文化’是手段,‘種文化’才是目的?!闭绾愂形穆撝飨瘡埡S⑺f,多年來,邯鄲在文藝精品創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基層文藝發展水平發展不平衡,缺乏高層次、高水平的引導。要送文化下鄉,就要給農民群眾最好的,讓他們接觸真正的高雅藝術,發掘、培育一批生活在農村的、地地道道的農民藝術愛好者,把文化藝術留在農村、種在農村,讓它落地生根,從根本上提升農村、農民的文化藝術水平,從而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2010年7月24日,“邯鄲市文藝創作采風基地”在武安市天慈楓林生態園揭牌成立,這是邯鄲市文聯建立的該市首個市級文藝創作采風基地,該基地將為文藝家們提供穩定的創作空間和相互交流、開展研討的平臺,更加便于,集中全市文藝中堅力量開展文藝精品創作工作,成為邯鄲文藝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同樣從2010年7月開始,邯鄲市文聯及其所屬各協會陸續深入鄉村,在武安市、峰峰礦區等縣、區(市)建立文藝創作采風基地20余個,組織富有教學經驗的協會會員深入文藝創作基地以及演出活動現場,為喜愛文藝的村民進行書法、美術、器樂、舞蹈等方面的文藝技能培訓輔導,確定了每半年予以重點指導、培訓一次,并建立了優秀學員檔案,推進鄉村文藝水平不斷提升。
繁榮農村文藝,關鍵是把文藝的“種子”“種”入鄉村大地,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而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從旁觀者、享受者成為參與者、生產者。為此,該市文聯自2010年7月在武安天慈峰林首家全市性文藝創作培訓基地建立以來,相繼成立了“邯鄲農民詩書畫創作基地”“清暉書畫院農民書畫培訓基地”“農民漫畫培訓基地”等多個市級基層文藝創作培訓基地,所屬各協會也陸續在19個縣(市)區建立各類文藝基地30余個,搭建起30余個貼近基層群眾、兼具三項功能的文藝平臺。一是培訓,富有教學經驗的協會會員能夠經常為喜愛文藝的村民進行技能培訓輔導和基礎知識普及;二是采風,鄉村提供便利,使藝術家能夠深入到真實的農村生活中,和農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直接汲取其中的營養,為藝術創作獲取靈感、打開新的思路和空間:三是創作,淳樸的村民和簡單的生活為文藝家的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可以使文藝家集中精力,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為使各基地盡快完善,切實得到當地的理解和支持,積極籌措資金,為部分缺乏物質條件的鄉村贈送了腰鼓、大鼓、秧歌服、相關圖書等文藝器材和設施,受到了基地所在鄉村的歡迎。
種文藝,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基層文藝繁榮的優秀帶頭人。一是“線式”培育,重點培育文藝活動帶頭人。即由市級文藝家培訓縣級文藝家,由縣級文藝家培訓鄉文藝骨干,再由鄉文藝骨干培訓村文藝愛好者,使文藝學習、宣傳、活動、參賽、表彰形成完整鏈條,逐步堅實農村文藝繁榮的基礎。活動開展以來,已舉行培訓講座40余場,培訓約2000人(次):肥鄉等3個縣區已建立文藝人才檔案庫。二是“點式”培育,重點培育文藝創作帶頭人。即在培訓的過程中,挖掘一批由農民業余作者創作的優秀作品,由協會組織優秀專家,在對這些作品進行輔導、修改、推薦的過程中,提高作者的專業水平。目前,經由各協會藝術家輔導、推薦并發表的農村作者作品共約200余篇(首),極大地激發了農村文藝愛好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場式”培育,重點培育文藝演出帶頭人。在“歡樂鄉村”十百千萬基層文化推進工程中,市、縣各級協會的藝術家活躍在農村演出一線,擔當輔導老師和評委,共輔導10個門類的節目5000余個,切實推進了該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也帶出了一批優秀農村演員。
截至目前,邯鄲市音樂家協會已到肥鄉縣、武安市、礦務局等地農村廠礦輔導合唱、演出數次;書法家協會已赴武安市魏縣就書法藝術開展數次輔導、培訓:戲劇家協會、美術家協會、舞蹈家協會等在武安市井峪村輔導了大批文藝愛好者。同時,在與邯鄲市委宣傳部共同組織的“歡樂鄉村”活動中,邯鄲市文聯組織各協會藝術家們深入活動一線,為農民參賽者作有針對性的指導,并擔當評委。邯鄲市文聯在送演出的同時免費為農民朋友贈送去了腰鼓、鑼鼓、秧歌服等音樂器材和圖書、文藝資料等,幫助農民組建自己的秧歌隊、舞蹈隊、圖書室,為進一步培養農村文藝人才,提升基層整體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礎。
寫出來的是文化,關鍵詞是貼近
在邯鄲市文聯“文藝進鄉村、歡樂手牽手”活動的節目單上,記者發現,幾乎每次演出都有一個雙簧節目《鄉村贊》,但奇怪的是,每次這個保留節目上演,總是引得觀眾甚至演員們認真觀看,不時報以最熱烈的掌聲——原來,這個由該市曲藝家協會創作的雙簧節目是“隨行就市”地隨機變換內容的,兩位演員,一位已過花甲,另一位竟是古稀,每到一處,兩位老藝術家都要走上街頭和農民朋友拉拉家常,現場采風,把聽到的事情寫到他們的《鄉村贊》之中,讓每次的節目內容都是新的?,F場觀眾在節目中找到了生活的共鳴,這種貼近生活的藝術形式不僅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和認可,更讓參與演出的其他藝術家們豎起了大拇指,當做學習的榜樣。
為了讓演出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邯鄲市文聯專門召開了專題文藝精品創作座談會,組織藝術家創作一批反映農村題材的文藝精品,挖掘一批由農民業余作者創作的優秀作品,并對其進行修改和推薦,力求把農村的文化“寫”出來,讓農村人把自己的文化“寫”出來。這期間,涌現出一大批像《鄉村贊》這樣的節目,群口相聲《我愛我家》、小品《都是金錢惹的禍》《相親》等作品備受農民群眾歡迎。同時,影視家協會創作的電視劇劇本《美麗新家園》,魏縣文聯創作的反映農村生活的劇本《梨花寨》,歌曲作品《歡樂鄉村贊》等等等等,一大批善于挖掘農村題材、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反映農村生活的文藝精品層出不窮。
“廣大農村才是文藝工作者展現藝術才智最廣闊的舞臺,”邯鄲市文聯主席張海英告訴記者,“我們就是要求藝術家‘沉下去’,感受農村之變,讓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以‘文藝志愿者’的身份重新開始一段創作旅程。這項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文聯還將繼續組織會員以展現鄉村群眾歡樂生活為主題,創作出一批農村題材的高質量、易于普及的文藝作品,使農村文化藝術的百花園更加絢麗多彩!”
張海英說,“文藝進鄉村、歡樂手牽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農村整體文藝水平,鑄就城鄉一體的文藝繁榮,進而推動邯鄲市各項事業的發展。到目前來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一是壯大了農村文藝隊伍。隨著活動的開展,各縣陸續新增音樂、美術、書法、舞蹈等各類協會40余個,市縣各級協會新增會員2萬余人,各地協會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文藝力量明顯增強。二是提高了農村文藝水平。知名藝術家高水平的文藝演出,農村愛好者與名家同臺獻藝,演出自編自導的節目,使一大批農民群眾的文藝熱情被激發,開始了從欣賞到創作的轉變;高質量、廣覆蓋、綠色通道式的文藝培訓和輔導,使農村文藝愛好者開拓了視野,提高了技能;推動有條件的鄉村設立圖書室、秧歌隊、鑼鼓隊等,為文藝活動的普及開展奠定了基礎。三是提升了文藝家創作力。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藝術家們在活動中獲得了靈感,創作出一批反映農村題材的文藝精品。
作為一個具有30多年歷史的聯合性文藝社團組織,多年來,邯鄲市文聯遵照中央關于文藝工作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多次組織深入生活、深入基層的采風活動,汲取生活養分,激發創作激情,在宣傳貫徹黨的文藝方針,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認可。
張海英表示,“文藝進鄉村、歡樂手牽手”活動的順利推進僅僅是個開始,下面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文藝工作者們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完成。在新的形勢下,邯鄲市文聯將繼續依照“立足新形勢、面對新要求、做出新成績”這一思路,順應時代要求,拓展社會功能,肩負起社會責任,努力擴大和提升文聯工作的作用和影響,在貫徹“三貼近”探索文藝為大眾服務的新形式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嘗試和努力。要讓高雅藝術真正走進農村,讓藝術家走近百姓,大力提升基層文藝活動水平,力促農村文藝創作大發展、大繁榮,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播種出屬于農村和農民自己的藝術之花,結出豐碩的果實,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邯鄲”提供更為強大的精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