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乍暖還寒。當我們踏著還沒有消融的積雪,慕名來到唐山市路北區法院院長何長柱辦公室采訪時。映入眼簾的卻沒有想象中的辦公陳設,墻上懸掛的是書法字畫,書櫥里擺滿了法律文獻和各種古典書籍,沙發、茶幾略顯陳舊,反而平添了幾多書香氣息。我們雖然都是第一次與何長柱謀面,但他言談話語中的謙和、率真和博學令人有一種親切感,自然也拉近了相互之間的距離。
路北法院為唐山市中心區法院,管轄的案件多、難度大。何長柱作為這樣一個基層法院的院長,每天工作繁忙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吸引筆者登門造訪的并非是他忙不完的行政和業務工作,而是聽聞他對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這部歷史名著的癡迷研讀和深刻理解,以古典文學、戲曲、書法為平臺,他的為人、為官充滿了濃郁的人文色彩。
何長柱對《紅樓夢》這部經典文學的鐘愛始于上學時語文老師對金陵十二釵之一賈迎春判詞繪聲繪色的講解。“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子系合起來即繁體的孫字,暗指迎春丈夫孫紹祖,迎春嫁與中山狼,婚后不久即被折磨致死。判詞通過精煉的話語,隱晦勾勒出人物的命運和結局,可謂入木三分。老師的講解引起了何長柱對《紅樓夢》的濃厚興趣,且一發而不可收。從此,在他以后的人生歷程中,這部歷史文學名著成了他的枕邊書,久讀不厭。伴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對這部文學名著也有了一些哲理上的理解和感知。
《紅樓夢》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一把辛酸淚浸透滿紙荒唐言,紅樓倒下,夢醒而碎,曹雪芹的滿腔幽怨隨文字訴出。除了小說高超的思想藝術性之外,讓何長柱更加著迷的,便是這部名著中意境雋永的詩詞曲賦。《好了歌》《好了歌注》《護官符》《金陵十二釵判詞》《葬花吟》《芙蓉誄》等都是他非常喜愛的。其中《好了歌》,他常常掛在嘴邊并愿與人分享。他說,《好了歌》中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這種哲理轉換,是對人生和社會經過深沉思考后而得到的徹悟。《好了歌》的消極色彩雖然十分明顯,但它不是糟粕。《好了歌》形象地勾畫了封建統治階層內部各種勢力互相爭斗、興衰榮辱的歷史圖景,是作者對他當時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它的哲理思想確定了它的價值。
去年10月,在全院廉政教育大會上,面對時下有些法官浮躁的心態和社會上各種不正之風,何長柱有這樣推心置腹一段話:“記得我剛調到路北法院的第一次大會上,曾對大家講過《紅樓夢》中的一副對聯: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今天我在這里再重申一遍它的含義:利欲熏心的人所聚斂的財物多到死后還有剩余,卻依然貪得無厭,不想收手:他們非得碰得頭破血流、鋃鐺入獄,至走投無路時,才想到回頭。正所謂‘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但為時晚矣。希望大家面對現實品味這些道理。曹雪芹在200多年前即已認識到此,我們雖然沒有他那么偉大,但不妨拿來一用。‘吾日三省吾身’,同志們捫心自問,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修正自己。”一次嚴肅的廉政教育,何長柱旁征博引竟然詮釋得有聲有色,比講大道理、進行枯燥的說教不知要強多少倍。
也許是他博學多才的緣故,在日常工作中何長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浪漫情懷,假日生活中最愜意的事情就是看京劇、記唱詞。大型史詩京劇《赤壁》,他在國家大劇院連看幾次而不厭。他說他看戲即入境,陶醉其中既是百忙之中的放松,又是難得的藝術享受。諸如《追韓信》《龍鳳呈祥》《玉堂春》《武家坡》《探陰山》等唱詞他都能說上幾段。對戲曲舞臺上不同流派的京劇名家;如數家珍,梅蘭芳如春蘭,有王者之香,程硯秋如秋菊,霜天挺秀:茍慧生如牡丹,占盡春光;尚小云如芙蓉,映日殷紅。當今活躍在京劇舞臺上的名家于魁智、孟廣祿、李勝素、李宏圖、王蓉蓉、杜鎮杰、遲小秋、張火丁、王佩余等,他都能評說幾句他們各自的演唱風格。
京劇已有200余年發展歷史,其演出劇目可謂包羅萬象。他最喜歡的是包公斷案劇目。在中國歷史上,包龍圖是家喻戶曉的大清官,他不畏權勢,不徇私情,剛正不阿的精神,讓后人敬仰稱道,對時下法官判案有一定的警示。《探陰山》是已故京劇大師裘盛榮的代表劇目,雖然帶有鬼神色彩,但包龍圖不畏權勢下陰曹地府,誓為柳金嬋伸冤昭雪的故事,加上扮演包龍圖的孟廣祿嗓音高亢、氣力充沛、行腔委婉、韻味醇厚的演唱,充分展現了古代清官的浩然正氣。他希望每位法官都看看這出戲,從中受到一些啟迪。
筆者驚詫于一位一院之長何來大把的時間如此“不務正業”?何長柱用自作的對子戲言道“閑來抱硯弄筆墨,此生偏愛品紅樓”。他是把別人用來聊天、應酬、娛樂、消遣的時間大多花在了讀書、練字上面。每天睡覺前和起床后各一個小時是他留給自己雷打不動的“不務正業”時間,而平時迎來送往的應酬也大多被他推掉了,因為品紅樓、聽戲曲、弄筆墨幾乎成了他業余生活的全部。
在路北法院略顯簡陋的辦公樓里,墻上掛著不少書法作品:坦蕩、天平、和諧、慎獨、兩袖清風。初見,還以為是附庸風雅,追逐時尚。何長柱告訴我們,這些書法大多是本院法官自己寫的,掛在走廊舉目可見,它既是文化長廊又是廉政園地,既是精神享受又是自戒自勉。何長柱所在的法院,堅持“四個一”文化建院:每年一次書畫攝影展,每年一次詩歌、演講會,每年一次聯歡會,每年一次文體活動。無論是文體講演,還是詩歌書畫,均是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其目的是陶冶情操,提高個人修養。何長柱既是“四個一”的倡導者,也是躬身實踐者。春節聯歡會上,他和幾位書法愛好者在古箏的伴奏下,現場揮毫潑墨,筆走龍蛇的書法,成了聯歡會的一大亮點。
古人云:“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正其身”。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干部,何長柱做到了把握自己,方圓不亂,為下屬作出表率。他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在業余愛好與本職工作中自由行走,把在愛好中品味的諸多感觸授予他人,成為做工作、帶隊伍的一種精神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