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檔小組在荷蘭發現李大釗文物
近日,由國家軍事科學院、社會科學院專家及樂亭縣李大釗紀念館相關負責人組成的尋檔小組,在荷蘭發現了百余件有關李大釗同志革命活動和中共黨史方面的重要文物資料。
尋檔小組先后前往荷蘭國家檔案館等5家檔案機構進行查詢,相繼找到了李大釗在國共合作期間寫給孫中山的信、李大釗在中共三大上的發言記錄、李大釗和國民黨人士當年使用的圖章、當時的出版物、中國共產黨在上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革命活動的詳細記載,以及與李大釗同志革命活動密切相關的重要資料等共計百余件文物。
尋檔小組已將征集到的這些珍貴文物資料進行拷貝、拍照,有的制成光盤,一并帶回國內。
尋檔小組認為,這些資料不僅使李大釗作為黨的創始人的形象更加豐滿,進一步印證了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而且拓寬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共黨史的研究視野,為研究考證我國外交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線索。
堯山壁新作《百姓舊事》出版
河北省著名作家堯山壁創作的散文集《百姓舊事》,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百姓舊事》一書以冀中南農村作為歷史視野的基點,選用散文文體記述了一段特殊的鄉村歷史,記載了種種生活面貌,描繪了上個世紀中葉的社會人生百態,深刻且生動地再現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
河北省影視“奔馬獎”開評
為了檢視我省影視藝術創作水平,備戰本年度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由河北省文聯、河北省影視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第15屆河北省影視藝術“奔馬獎”暨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初選活動將于近日進行。
團體會員單位、省直單位、省內部隊系統、省內各地民營影視機構及個人會員均可直接向省影視家協會報送。作品的參評類別包括:影視劇類,綜藝晚會、專題晚會、電視文藝專題節目類,電視紀錄片(專題片)類,文藝欄目類,美術動畫片類,電視廣告片、影視藝術理論及評論文章類和電視節目主持人。均與“金鷹獎”設置的9類79項獎項相對應。
據了解,本屆報送的作品中,值得關注的長篇電視劇《為了新中國前進》,長篇電視紀錄片《跨越》、三維動畫片《麋王寶圖》、52集動畫片《中華小岳云》等,都是極具競爭力的候選作品。“電視節目主持人”評選項目也是河北力爭的強項。曾先后有周曉麗、白嵐、于輝、方瓊、李迎等折桂。
河北省戲劇家協會舉辦已故劇作家追思會
4月2日,河北省著名劇作家毛達志、方辰、白良先生清明追思會在河北省文聯舉行。追思會由河北省戲劇家協會主辦,省文聯副主席鄭世芳、省文聯副秘書長陳小平、省劇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賈吉慶以及省劇協主席團、顧問團成員王仲德、劉仲武、貢淑芬、陳家和、王竹平、李憲法等20余人出席了追思會。
與會者都是三位已故劇作家的生前摯友、學生。在清明到來之際,想起恩師益友的一言一行,都不勝唏噓。在會上,大家一起感懷他們為戲劇事業做出的努力與犧牲,表示要學習他們的樂觀與奮發。
鄭世芳講話強調,省劇協首開先河,組織舉辦了這次追思會,這不僅是對逝者的尊重與追憶,更重要的是對藝術家的認可,這樣的活動以后要當成傳統繼續辦下去,不忘前人,才能開創藝術事業更美好的未來。
京劇《沙家浜》亮相石家莊
由京劇名角王蓉蓉領銜主演的現代京劇《沙家浜》,日前在河北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這臺演出也拉開了“石家莊市引進高雅藝術演出——紅色經典演出季”的大幕。
“石家莊市引進高雅藝術演出”作為石家莊市創立的一項品牌文化活動,自2005年開始至今已開展6年,相繼引進山西大型說唱劇《解放》、白俄羅斯國家大劇院的芭蕾舞《天鵝湖》等精品演出十多場。為紀念建黨90周年,今年“石家莊引進高雅藝術演出”特別推出以“紅色經典演出季”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演出,其間20場左右的紅色經典精品劇目將在省會上演。該活動于4月啟動,首批邀請的是現代京劇《沙家浜》和《紅燈記》。此次演出活動由中共石家莊市委宣傳部主辦。
據悉,今年4月到7月將有6至8場紅色經典劇目與省會觀眾見面,包括歌劇《江姐》、舞劇《紅色娘子軍》和《白毛女》等都在演出主辦方的邀請之列。
朱六成獨唱音樂會在石舉辦
為了向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獻禮,日前由河北省歌舞劇院主辦的生命的贊歌——朱六成獨唱音樂會在河北省藝術中心舉辦。
本次演唱會以“生命和愛”為主題,有膾炙人口的《黨啊,親愛的媽媽》《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心靈之歌》等經典歌曲;有散發著朱六成先生獨唱魅力的《終生愛你,至死不渝》《長相依》等金曲,也有河北省歌舞劇院和河北交響樂團獻上的大型歌舞等。
朱六成表示,這次獨唱音樂會不僅是自己近期藝術成就和過去激情歲月的一次回顧,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表達對黨90歲生日的喜悅之情。
本刊曾深入報道過朱六成的藝術經歷。他在歌唱和繪畫上都極具藝術天賦,早年就在河北歌壇嶄露頭角,曾在《第二次握手》《唐人街上的傳說》等多部歌劇中擔綱男一號,刻畫了眾多的舞臺藝術形象。當他的演唱藝術生涯如日中天時,因突發喉疾離開了心愛的舞臺。他轉而主攻繪畫,為奧運會創作的巨幅國畫《奧神》被首都博物館永久性收藏;積勞成疾的他又經歷了股骨頭壞死、腰椎間盤摘除五次大手術,永不言敗的朱六成以超乎常人的毅力繼續在繪畫和聲樂藝術世界中孜孜不倦地追求,曾先后成功舉辦了四場個人演唱會,兩次個人畫展。
遷安農民手繪連環畫頌英烈
“我要用自己的方式頌揚英烈,頌揚家鄉。”近日,遷安市農民張志江歷時4年編繪的連環畫集《遷安英烈傳》已全部完稿,即將出版。
張志江今年55歲,從小生活在遷安沙河驛鎮管莊子村。盡管長大后務農、打工、放電影啥都干過,可手里的畫筆卻從沒放下過,“輔導”他最多的“老師”就是小人書。也源于此,在眾多的繪畫形式中,張志江獨愛連環畫。
張志江說,遷安是革命老區,英雄輩出,他從小聽的最多的就是當地的英烈故事。從2006年起,他先后創作并發表了表現遷安英烈的《獨膽英雄張運和》《楊秀峰同志的故事》《喋血岳野山》等6篇作品。
為了將一個個英雄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張志江不辭辛苦地找照片、查史料,還要據此設計畫面、撰寫腳本,每一個環節都頗費周折。近日,他這6篇作品的148幅圖文全部編繪完稿,由此結集的連環畫集《遷安英烈傳》即將由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