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讀歷代名帖中,我慢慢對傳統書法產生了新的認識,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書法家只有在傳統中反復進出,才有可能達到至高的境界。歷代大家都有“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功夫與境界,達到自成一家。書法中最重要的是要講究法度,法是基礎,度是分寸,如果在書法創新中不注重基礎與分寸,就不可能獲得新的高度。
創新離不開腳踏實地的修為和認識。新觀念代替不了真功夫。任何僥幸與自傲都是徒勞的。只有按照藝術的規律去努力才有可能進入新的境界。50年繪畫創作的歷程使我認識到書法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中國繪畫史上如米芾、蘇軾、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徐青藤、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李可染等諸多大家的書法與繪畫齊名,在繪畫與書法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們的書法高度支撐著繪畫的高度,因為在中國畫的最高境界中,書法是重要的基礎,而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造型是唯一的基礎。書法與中國畫中的線條是世界上其他任何藝術都無法比擬與取代的。在藝術創新中,不少人以急功近利的方法,試圖用其他的藝術語言取代中國畫中的線條,試圖用色彩來掩飾用線功力不足的弱點,試圖用印章來代替自己根本不寫書法的不足與缺失,如果是這樣,久而久之中國畫與其他藝術門類的區別便會漸漸消失,這是應該認真反思的大事。
任何藝術要想臻于理想,不僅要靠技術、技巧,更要體現境界。書法應是在功夫、技巧與境界的完善結合中才能達到欲求的高度。書法與中國畫貴在有書卷之氣,這是作者天賦、修養、品格、氣質的綜合反映,其所產生的靜氣與含蓄,是無法復制與超越的內在之氣,而不是外在簡單的視覺張力。書法風格貴在自然,應當去除安排與做作。真正的風格是集大成的產物,是傳承有致的血脈,是有源有流自成一家而又為后人所繼承的經典。書法貴在有古意,能與古人的意蘊相通,隨心所欲不逾矩。
我崇尚書法中的平正。平淡是本,平中見奇為最難。我在書法中追求的是清閑之趣、平和之風、莊嚴之格、寧靜之情。我喜歡歐陽修所談的“閑和嚴靜”。在繁忙的工作中給自己心中留有一席清閑的空間,在復雜的社會中保持平和的心態,在對書畫藝術的認識上保持清醒的獨立思索,在人生與藝術上追求寧靜致遠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