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人獲河北文藝60年貢獻榮譽獎
日前,由河北省文聯舉辦的“從事新中國文藝事業60年和河北文藝60年貢獻榮譽獎”頒獎大會在省文聯文藝家活動中心舉行。劉藝亭、徐光耀、肖杰等177名文藝工作者獲得“河北文藝60年貢獻榮譽獎”。
此前,按照中國文聯的要求,經過各市文聯、各藝術家協會統計推薦,中國文聯最終評定,河北省省劉藝亭、徐光耀等177人獲得了中國文聯“從事新中國文藝事業60年”獎章和榮譽證書。在此基礎上,經河北省文聯研究,報請省委宣傳部同意,決定向劉藝亭、徐光耀等177人頒發“河北文藝60年貢獻榮譽獎”,表彰他們為推動河北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頒獎大會上,老藝術家代表肖杰感慨頗深,他在發言中激動地說:“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厚愛,今后要不斷地創作弘揚主旋律、貼近百姓的文藝作品,豐富群眾的文化需求,為河北文學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文宗/文并圖)
中國人民銀行舊址紀念館開館1周年
2010年12月1日,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62周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舊址紀念館暨河北錢幣博物館開館1周年的日子,央行石家莊中心支行與石家莊市集郵協會,聯合舉辦了紀念活動。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舊址紀念館暨河北錢幣博物館,位于石家莊市中華北大街55號(原中華北街11號1,是一座為民間俗稱“小灰樓”的建筑。
“小灰樓”建于1938年,曾為偽華北建設總署石門河渠工程處和國民黨先遣軍司令部機關。1947年石家莊解放初期,中共石門市委把機關駐地也選在“小灰樓”。1948的4月,中共石家莊市委又把這棟當時認為比較好的樓房讓出來,請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進入。1948年12月1日,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為中國人民銀行,以原華北銀行為總行,后更名為“中國人民銀行”。就這樣,“中國人民銀行”在“小灰樓”誕生了。同日,在石家莊和平山縣發行了面額為10元、50元的人民銀行新幣。因此,“小灰樓”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自2009年12月1日開館以來,“小灰樓”征集收藏3000余件珍貴文物,接待參觀人數超過8000人次。目前,該館已成為國家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傳播貨幣文化的平臺,并已申報國家級文保單位。(高曉恩/文)
河間府衙遺址出土珍貴文物700多件
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稱的河間府府衙,在河間市原遺址復建以來已出土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珍貴文物700多件。
河間,有2700多年的歷史,歷代曾在此設郡、立國、建州、置府,是京南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重地。宋代罷瀛洲改府,元朝為河間路總管府,明代始為府衙。河間府昔日與保定府、濟南府和開封府一起被稱為京南四大名府。因年久失修,1937年前河間府已成為廢墟。
2010年,河間市在原遺址復建河間府衙。自9月份動工復建以來,已出土珍貴文物700多件,包括建筑構件、鐵炮、石獅、碑刻、瓷器、銅器、銅錢和牙雕飾品等。其中出土的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瓷器,9門明清代鐵炮以及6塊青石質碑刻等,對于研究河間及府衙歷史具有較高價值。
邊發吉當選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
日前,中國雜技家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和主席團等領導機構,河北省雜技界領軍人物邊發吉當選主席。
邊發吉現任河北省文化廳副廳長、省雜技家協會主席,中國魔術藝術委員會會長,是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曾獲得中國雜技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金菊獎”和中國文聯“德藝雙罄”藝術家稱號。
邊發吉創作、組織、策劃、編導了一大批既富有時代氣息、又融新難美于一體的優秀雜技作品,獲得過法蘭西總統獎、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金獅獎、瑞典馬戲節第一名、全國雜技比賽金獅獎等獎項。(據《河北日報》)
張家口關帝廟精美壁畫重見天日
日前,張家口市在修繕堡子里關帝廟時,發現了一組以關帝廟主人公關云長為題材的精美彩色壁畫。據悉,這是該市迄今為止發現的一組最完整的大幅壁畫作品,該壁畫至少已有200年的歷史。
據施工人員介紹,當時在整修墻壁時,一工人偶然發現了這組壁畫。隨后,兩名工人利用9天時間,將附著在壁畫上面約1厘米厚的泥層鏟除,經過簡單處理,四幅壁畫全部顯露出來。
壁畫主要以關云長典故為主題,色彩飽滿,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除個別地方稍有輕微斑駁外,四幅壁畫保存完整。按照壁畫情節,相關人員將其初步命名為“五虎上將”“夜看兵書”“三英戰呂布”“關帝就位”。
張家口橋西區文體旅游局負責人表示,關帝廟是堡子里內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元代,按照碑文記載,最后一次修葺是在清代嘉慶年間(1810年)。
河北省早期長城資源田野調查結束
河北省早期長城資源田野調查日前已經結束。據介紹,按照國家文物局的總體布署和要求,2009年4月,河北省早期長城資源調查工作正式啟動。河北省早期長城涉及8個設區市的33個縣(區),作為責任單位,省古建所與省文物研究所、省文物保護中心、河北大學博物館、河北師大歷史學院四家單位協作,組織了10多個調查隊共50余人進行了河北省早期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并于2010年10月底順利完成了早期長城資源田野調查工作。隨后,河北省早期長城資源調查工作轉入資料整理和匯總驗收階段。
500萬巨資保護弘濟橋
弘濟橋位于河北省永年縣東部,東西橫跨滏陽河,因其結構、造型、建筑方式等與趙州橋相似,被稱為趙州橋的姊妹橋。該橋具體建造年代不詳,明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曾進行過重修。弘濟橋全部用石塊砌成,橋長48.9米,寬6.8米,主券跨度為31.88米,橋面及欄柱有獅子、猴、鹿等雕塑與圖案,形象逼真,有較高的藝術價值。2010年,永年縣籌措資金500多萬元,對弘濟橋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并修建了弘濟橋輔橋,使弘濟橋結束了作為主要交通設施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