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宮頸糜爛;微波;針灸;中藥;外治法
中圖分類號:R245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11-0022-02
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一種病理變化,也是婦科常見、多發病之一,并與宮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積極治療宮頸糜爛是減少宮頸癌發生的重要措施,目前治療比較有效的是微波治療,其療效雖然肯定,但存在術后創面愈合、陰道排液、流血時間長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或合并感染而再發。本院婦科門診從2010年2月~2010年11月治療宮頸糜爛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療效比對,分別采用綜合治療和單純微波治療,經觀察治療組能有效地解除單純微波治療上的不足,并收到較好療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參照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婦產科學》[1]的診斷分類標準分類分型。
12一般資料自愿接受微波治療60例,均為中、重度宮頸糜爛的患者;病程最短1周,最長3 a;年齡20~45歲已婚已育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2組,每組各30例。全部病例均在術前作宮頸細胞學、白帶常規、C—反應蛋白檢查排除宮頸惡性病變及生殖道急性炎癥。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60例患者手術時間均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 d進行,均采用微波治療,輸出45W功率灼燒宮頸糜爛面,以灼燒病變處發白為度,治療組術畢在宮頸創面處噴灑自配中藥生肌散,處方:黃柏6 g,五味子10 g,白及20 g,仙鶴草15 g,蒲公英10 g,紫草6 g,冰片6 g,黃柏9 g,黃芪10 g,研末后分包,每包3 g(選用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同時輔以針灸治療,用補法,選穴[2]:陰陵泉(雙)、足三里(雙)、氣海、三陰交(雙),隔日1次,共10次。對照組術畢在創面凃搽紫藥水。2組分別于術后3周、4周、6周、8周、10周各隨訪1次,記錄陰道排液、流血量及持續時間,并檢查宮頸創面愈合程度。
14統計學方法數據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痊愈:宮頸光滑,糜爛面消失;顯效:糜爛面積縮小大于50%或好轉I度;有效:糜爛面積明顯縮小小于50%(但好轉不足I度或糜爛面積無縮小而顆粒型變為單純型,乳頭型變為顆粒型);無效:糜爛面積無變化或有發展。
22治療結果2組患者予微波治療均為一次性治愈,但是在愈合時間、陰道流血、流液量及時間上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病理過程最常見的局部病理特征,中醫無此病名,根椐其臨床表現以帶下異常為主要癥狀屬中醫的“帶下病”范疇。帶下病的發病機理以濕邪為患,濕的生成與脾臟功能失調有關。脾虛生濕,蘊久化熱,濕熱下注,傷及任帶所致。宮頸局部長期受異常帶下的侵蝕加之分娩、人流、不潔性生活的影響可成為宮頸糜爛的主要因素。臨床采用微波治療療效肯定,但術后創而愈合、陰道流血、排液時間長,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或合并感染等。筆者在微波治療基礎上配以生肌散與針灸綜合治療經臨床觀察,其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生肌散中黃柏、蒲公英、紫草清熱解毒利濕,促進炎性滲出物吸收,使帶下量減少,同時可減少術后陰道排液量;五味子、白及、冰片、黃芪收斂生肌;仙鶴草配黃芪攝血益氣、止血。陰陵泉(雙)、三陰交(雙)均為足太陰脾經穴,足三里(雙)為足陽胃經穴,針刺諸穴調節脾胃功能。脾能統血生血,主四肢肌肉,運化水濕,脾氣健運則能生肌養肌,有利于宮頸創面肌肉的生長;氣海為任脈之穴,針刺氣海,可調節氣機,有利于氣血的運行,諸穴相配共奏益氣養血,祛濕生肌之效。使陰道排液及出血量減少、時間縮短,有效地促進宮頸創面組織細胞再生,使宮頸糜爛愈合。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肌散的藥物組成具有抑制炎癥滲出之作用,同時可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代謝增加,白細胞功能增強,使變性組織壞死、脫落,正常組織再生修復。從而證實中醫綜合治療糜爛性宮頸炎優于單純微波治療,彌補了單純微波治療的不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實用、有效、無副作用,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91~293
[2]邱茂良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1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