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養生之道:不吃補藥 練字寬懷
帝王大多偏愛補藥,而康熙對補藥則有所戒。對補藥,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服補藥大無益。藥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腎。朕嘗諭人勿服補藥。藥補不如食補。夫好服補藥者,猶人之喜逢迎者。天下豈有喜逢迎而可為善乎?
一個人的健康標志,體現在心理和體質上。對于心理的調節,康熙多通過練書法以求得“寬懷”。他曾親自總結了一條經驗,叫做“寬懷只須數行字”,“數行字”就能得到“寬懷”之效。按現代醫學解釋,練習書法可對腦神經起到調節、放松、消除疲勞的作用,還可鍛煉人的耐心,培養人的意志,從而獲得身心健康。
康熙在《仿二王墨跡》詩中說“案上露凝銅雀潤”——雖然書案上和銅雀(香爐)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筆桿)揮時在正心”。這“正心”二字,體現了他練書之專,養志之誠,娛心之深。對于個人體質,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體質的重要,他認為“恒勞而知逸”,在日理萬機之暇,還在宮內種植蔬菜。在秋高氣爽之時,則到木蘭圍場,疾馬奔走,狩獵騎射,以舒展筋骨,增強體質。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于效利)
莫把午睡變“誤睡”
午睡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習慣,但據一項調查顯示:50%的人群因睡姿不當、睡眠時間失度而使午睡質量大打折扣。為此,廣州醫學院港灣醫院康復科主任陳建平提醒大家,莫把午睡變成“誤睡”。
陳建平介紹了五條午睡的要點:
1.睡前不吃油膩食物,不要吃得太飽。油膩食物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冠狀動脈病變,加重胃腸消化負擔。
2.午餐后不宜立即躺下午睡。午餐后大量的血液流向胃部,血壓下降,大腦供氧明顯下降,易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一般應午餐后休息10多分鐘再午睡。
3.睡姿應取頭高腳低、右側臥位。這樣可以減少心臟壓力,防止打鼾。需要注意的是,坐位及伏案睡覺會減少頭部供血,使人醒后出現頭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
4.午睡時應避免受較強的外界刺激。因入睡后肌肉松弛、毛細血管擴張、汗孔張大,易患感冒或生其他疾病,應注意免受風寒。
5.醒后輕度活動。午睡后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以補充血容量,稀釋血液黏稠度。初醒時常使人產生恍惚感,容易誤事或發生危險,所以不要馬上從事復雜的工作。
此外,陳建平也提醒,午睡有一定的禁忌:一忌午睡時間過長,午睡時間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二忌亂午睡,午睡不能隨便在走廊下、樹陰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風或風口處午睡;三忌坐著或趴著打盹。
(摘自《大眾健康報》文/盧文潔)
3種藥茶別長期喝
一些老人愛用中藥材泡茶,覺得養生保健,預防疾病。殊不知,飲用藥茶要選用適當的材料,如果不對癥,長期飲用,會出現反效果,比如胖大海、決明子、甘草等,很多人把它們當作日常飲用茶,其實,這3種茶不適合老人長期飲用。
一般情況下,由風熱感冒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可以對癥飲用胖大海;出現上火癥狀,目赤澀痛,大便秘結時可以飲用決明子;常有心慌氣短癥狀時可以飲用甘草。但飲用的量和時間必須依據病情輕重加以調整。
長期飲用胖大海會產生大便稀薄、胸悶等副作用,突然失音及脾虛的老年人更應慎用。決明子雖然有降有害血脂的作用,但性寒涼,多食損傷正氣,傷害脾胃功能,長期飲會引起腹瀉。甘草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等功效,但也有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多喝可能升高血壓,導致水腫和低血鉀。
此外,干花泡茶,也不是絕對安全,如飲用野菊花茶后,少數人出現胃部不適、腸鳴、便溏等消化道反應。老人最好不要將干花、中草藥當補品飲用,無論劑量過大還是服用時間過長,都可能發生毒副作用。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更應注意,因為不適當地與西藥聯用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摘自《新民晚報》文/李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