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健康
我們知道“性格決定命運”,現在,科學家又告訴我們“性格還能決定健康”。
英國諾丁漢大學和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健康心理學家馬丁·海格博士說:“人的性格是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造就的。大家在對號入座的同時,不必過于擔心一定會患相應的疾病,這些研究結果只是想讓你意識到你所面臨的健康隱患,希望幫助你改掉對健康不利的性格特點。”
隨遇而安型
研究發(fā)現,這類對人生沒有完整規(guī)劃、隨遇而安的樂觀主義者更容易肥胖。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總是看到積極的一面,并不把肥胖看得很重,也總禁不起美食的誘惑。
焦慮型
巴黎笛卡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這一類型的人比不焦慮的人患胃潰瘍的概率要高出5倍之多。主要原因是,依賴性強、情緒不穩(wěn)定的人更容易抽煙、喝酒、飲食不規(guī)律,并有睡眠問題,這些都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從而引發(fā)胃潰瘍。
好辯型
研究發(fā)現,具有敵意、侵略性強的個性是所有特質里對健康最不利的。雅典凱菲西斯腫瘤醫(yī)院的研究人員調查了448名接受乳腺普查的女性,發(fā)現這一類的人被診斷出乳腺癌的概率最高。專家認為,可能是因為這種性格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更易感染疾病。
經常生氣還會使患心臟病的概率增加50%。容易生氣的人對壓力的反應更快也更強烈,這會同時體現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從而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
害羞型
美國西北大學一項長達30年的研究發(fā)現,害羞的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概率高出了50%。這可能是因為這類人生活中隱私性更強,面對新環(huán)境的壓力也更大。加州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這類人對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很低,比如普通感冒,而壓力仍是主要原因。
善良正直型
我們總說:“好人有好報”,如大家所愿,這類人在健康方面確實益處多多。研究發(fā)現,這類性格很少患病。之前進行的190項研究發(fā)現,這類人一般都會養(yǎng)成一些對健康很有利的習慣,比如鍛煉身體和飲食健康,這可能就是保持健康的主要原因。
(摘自《大河健康報》文/王喬)
莫讓高樓綜合征困擾老人
去年退休在家的劉老師最近挺煩,兒子在郊區(qū)為老兩口買了套大房子,可劉老師一點也不領情,還常抱怨:“我覺得這地方一點也不好:樓層太高,上下樓不方便,平時找鄰居說話更是費勁。”漸漸地,老兩口開始想念原來的生活和老鄰居。
劉老師的煩惱并非個例,如今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就怕長期與外界隔離造成“高樓綜合征”。所謂高樓綜合征,是指一種因長期居住于城市的高層閉合式住宅里,與外界很少接觸,也很少到戶外活動,從而引起一系列生理上和心理上異常反應的疾病。這種病癥在不少離退休后久住高樓而深居簡出的老年人身上表現明顯。其常見癥狀是:四肢無力、臉色蒼白、體質虛弱、消化不良、適應能力差、不合群。
克服和治療此癥的主要措施是加強體育鍛煉,增加活動量,鍛煉項目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條件和體力進行選擇。如散步、拳術、跳繩、體操等。居住高樓的老人,每天應下樓到戶外活動一二次。此外,要增加人際交往,多參加社會活動。平時,左鄰右舍應經常走走,串串門,聊聊天,以加強了解,增進友誼,這樣也有利于獨居高樓居室的老人調適心理,消除孤寂感。在天氣晴朗的節(jié)假日里,老人應盡可能與兒孫們一起到附近的公園去玩玩,呼吸戶外的新鮮空氣,增加一些活動量。
(摘自《大眾健康報》文/朱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