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在站立時(shí)胃的位置下降。本病多見于女性,也可見于經(jīng)產(chǎn)婦、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中醫(yī)認(rèn)為,長期飲食不規(guī)律、勞倦過度等因素可致脾胃虛弱,進(jìn)而引起本病。胃下垂又有脾虛下陷、肝郁脾虛、脾腎兩虛、胃陰不足之分。
脾虛下陷主要表現(xiàn)為胃口差,食后脘腹脹滿、面色萎黃、倦怠乏力、頭暈短氣等。
黨參15克,升麻10克,黃芪30克,柴胡6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黨參20克,白術(shù)12克,當(dāng)歸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白術(shù)100克,炒枳實(shí)50克。二藥同研細(xì)末,蜜煉為丸,每粒重9克,每日早晚以白開水送服1粒。
黃芪50克,煎取濃汁,加入大米50克,煮粥常服食。
肝郁脾虛主要表現(xiàn)為胃脘脹悶,時(shí)有脹痛,并可影響到兩肋,噯氣反酸,情志抑郁,心煩易怒,倦怠乏力。
柴胡、枳實(shí)各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柴胡1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脾腎兩虛主要表現(xiàn)為脘腹墜脹,食后加重,頭暈耳鳴,腰膝乏力,精神不振,大便不成形。
黨參15克,山藥30克,棗皮12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黃芪30克,白術(shù)15克,山藥5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熟附片10克(先煎1小時(shí)),炒白術(shù)15克,小茴香3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早晚飯后服(注:本方適用于脾腎陽虛,畏寒怕冷的患者)。
胃陰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形瘦面紅,口干思飲,噯氣頻繁,食后胃脹,煩悶不舒。
沙參20克,玉竹、麥冬各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