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小周,是個建筑工人,家庭幸福,工作很賣力,一年里除春節回趟老家,天天吃住都在工地上。去年老家蓋新房子又借了點債,擔子重了很多。天天忙下來,有時候也會頭疼,但他仗著自己年輕,沒當回事。前不久,小周在工地上頭疼得厲害,本想回宿舍睡一下,卻再也沒有醒過來。
傷害他的惡魔,正是腦出血,又叫出血性中風。目前,腦出血患者越來越多,不少醫院幾乎每天都會收治數例此類患者。該病起病急、病情險、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我國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腦出血主要與腦血管病變等有關,血管的病變則與血脂異常、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患者往往在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表現為失語、偏癱,重者意識不清,半數以上患者伴有頭痛、嘔吐。
腦出血發病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絕大多數患者發病當時血壓明顯升高,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以往認為,中老年人是腦出血發生的主要人群,尤以40~70歲為最主要的發病年齡。但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節奏加快,腦出血患者日趨年輕化,甚至像小周那樣不滿30歲的人也不能幸免,著實是個悲劇。
這體現了腦出血的可怕,也襯托出正確判斷疾病信號、積極防治的重要。雖然腦出血一般起病較急,但發病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
(1)季節變換時多發。季節變換,特別是冬春和秋冬季節交替時,晝夜溫差大,天氣多變,一冷一熱,很容易誘發腦出血;
(2)患者不重視血壓。“三高”患者等長期與疾病相伴,經過數年治療以后,心理上開始麻痹大意,或者不再認為高血壓是多么嚴重的疾病,降壓藥記得起來就吃,忘了也就算了;或者圖省事兩頓并一頓,血壓控制不穩定,也可能誘發腦出血;
(3)勞累、情緒變化大時多發。特別是長假前后,為休假加班加點干活,疲勞過度;或者假日期間,難得朋友相聚,大吃大喝,大喜過望,都容易誘發腦出血;
(4)有“預警”信號。腦出血發作前或多或少出現一些癥狀,如突然感到一側身體麻木、無力、活動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口水,走路不穩;與人交談時突然講不出話來、吐字含糊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看東西暫時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復正常,或出現失明;突然感到頭暈,周圍景物出現旋轉,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這些表現可以短暫出現一次,也可以反復出現或逐漸加重。一旦出現,就預示著腦出血即將發生,或已是腦出血的前期。
腦出血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病,大家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要特別注意它的4個跡象,如能及時發現異常,及時就診,將有助控制疾病發展,避免悲劇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