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介鳴(1916~1992) 湖南新宇人,著名中醫心臟病專家。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中醫科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中醫內科學會顧問委員會委員、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名譽理事。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首批五百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之一。
組成:黃芪20克,丹參18克,人參15克,北細辛6~15克,麥冬、五味子各12克, 制附片、桂枝、甘草各10克,炙麻黃6克。
主治:心腎陽虛、心陽不運所致脈象遲滯結代、心悸怔忡、胸憋氣短等癥,包括西醫的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以緩慢為主者),及竇性心動過緩(單純性)。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加減:1.房顫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斂氣,去附子、麻黃、桂枝,減細辛用量;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黃、檀香活血行氣;3.胸憋者,加瓜蔞、薤白宣痹通陽,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氣;4.頭暈者,加菖蒲、磁石開竅通陽;5.氣喘者,加重人參用量,補元固脫。
典型病例:粟某,男,57歲,住院前9年前出現胸憋、心悸,后心率變慢,且眩暈欲倒,病情日益加重,遂入院檢查,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緩及不齊,Ⅰ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室率40次/分。阿托品試驗(注:它是鑒別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簡便易行)結果為陽性,西醫診斷為病竇綜合征。初診時患者胸憋時痛,氣短、怔忡(患者感覺心跳劇烈),陣發頭暈,面色白,精神倦怠,舌質胖淡暗,苔薄白,脈沉遲間結。服用溫陽益氣復脈湯治療1個月后,平時心率均在55次/分。阿托品試驗陽性,但患者自己感覺已無明顯不適,故帶方出院。 (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