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么?不是心,也不是肝,而是覆蓋人體表面的皮膚。成人皮膚的面積約有 1.5~2平方米,相當于兩張八仙桌那么大。皮膚的重量占體重的 8%(與血液的重量相當),一個中等個頭成年人的皮膚約重5千克。它就像人體的“萬里長城”,構成了人體抵御外界侵襲的屏障。
顯微鏡下的皮膚
“冰肌雪膚、軟玉滑香”,歷來都是文人墨客用來形容贊美美女皮膚的。但是,如果用放大鏡來觀察,您就會看到皮膚有許多深淺不同的皮溝和高低不同的皮嵴。手指、足趾末端的溝紋較深且終身不變,這就是指紋與足紋。指紋不僅在醫學上可以幫助診斷疾病,而且還是公安、司法部門用以偵察、破案的重要線索。
皮膚的厚度一般在 0.5~4.0毫米之間,不同部位皮膚的厚薄也不完全相同。從解剖上來講,皮膚可分為三層:最外一層是表皮,中間叫真皮,最下一層叫皮下組織。表皮最薄,大約0.2毫米,與外界直接接觸。真皮比表皮厚 5~20倍,是最厚而又結實的一層,而皮下組織則主要由脂肪及疏松的結締組織所組成。
皮膚:人體的“金鐘罩”
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它覆蓋在身體表面,柔韌致密,對一般輕微的損傷,有較強的修復能力,幾天之后便能完好如初。正常皮膚多呈酸性,不利于細菌、真菌和病毒的繁殖。因此是抵抗病原侵入的屏障,也有人把這種屏障稱為“酸罩”。由于有了這層屏障,人體就像武俠小說中所說的具有“鐵布衫”、“金鐘罩”功夫,使病菌不能輕易地入侵。所以說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具有預防疾病發生的作用。
皮膚有許多附屬器,包括毛發、毛囊、汗腺、皮脂腺與指 (趾)甲等。其中皮脂腺分泌皮脂,一般人一晝夜可分泌出皮脂 15~40克。皮脂對皮膚的光滑、滋潤起著重要作用。此外,胸、脊、面部及腹部皮膚還具有呼吸作用,使它在氣體交換時對自身細胞起到營養保健作用。因此,奉勸那些喜愛濃妝艷抹的人,每晚睡前務必要先洗臉卸妝,讓皮膚細胞呼吸通暢,以免“憋死”皮膚細胞。
以膚為鏡,可以知疾病
皮膚也好似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某些全身疾病早期的蛛絲馬跡;皮膚又像一個窗口,能夠通過它窺察內臟所發生的某些病變。
例如,患惡性淋巴瘤時,發生皮膚瘙癢者可高達1/4;人們俗稱“血癌”的白血病,也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一些肝膽疾病也會使皮膚發生瘙癢。此外,皮膚蒼白可以反映貧血,皮膚黃染提示肝膽疾病。因此,人們在排除皮膚有關疾病后,還應未雨綢繆,追蹤觀察,及時發現某些全身疾病。
人的情緒變化也與皮膚密切有關,皮膚能夠體現和接受人的情感。譬如,人在興奮激動時,面孔就紅潤發亮,害羞時會突然發熱潮紅,恐懼或憤怒時又會蒼白發涼。不良的精神刺激還會誘發某些皮膚疾病,常見的“斑禿”(俗稱“鬼剃頭”)原因之一就是與長期情緒緊張有關。相傳在二次大戰中法國士兵被圍困后,惶惶不可終日,以至發生了“斑禿”的流行。
皮膚是保護身體的重要器官,要養護好皮膚,應堅持鍛煉身體,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給予足夠的營養,多食新鮮綠葉蔬菜和水果,多飲水,以保持皮膚的“水色”;避免在烈日下曝曬,炎夏外出時戴寬邊帽、撐遮陽傘,這些都是保護皮膚的有效措施。
編輯/張宇 zhangyu@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