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被譽為油都,也被稱之為百湖之城,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出現過家喻戶曉的人物“鐵人”王進喜。而現在,名醫鄒振明被人們廣為流傳。
家學淵源,獨創新法
鄒振明是我國著名肛腸病專家、主任醫師,畢業于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被授予“中國杰出實業家”、“中華優秀民營企業家”等稱號,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肛腸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委員、大慶市政協委員。
鄒振明曾先后多次在中日友好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進修學習。在國內多家專業雜志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并擔任《肛腸病治療學》一書主編。
鄒振明還是清朝道光年間川東著名的“雙草堂”堂主、痔瘺名醫鄒學銘的第五代傳人,多年從事肛腸疾病的研究及治療工作,經驗豐富,技術嫻熟。他經過繼承祖傳醫學方略及在正規的高等學府深造,加上多年的研究和實踐,采用傳統中醫治療痔瘡技法與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相結合,總結出一整套治療肛腸疾病的獨特方法“鄒氏針藥”:打針脫落病灶,催生新肌;上藥消腫止痛。其特點是痛苦小、治愈率高,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
那是一個七月的日子,位于大慶市東風新村經六街的振明肛腸醫院,迎來了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作為一個民營的醫院,能獲部領導視察確屬少見。
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陪同下,殷部長走進明亮整潔的病房,對正在接受鄒振明救治的一名患者進行了簡要詢問。當殷部長得知這名患者是因長期患有嚴重的肛腸疾病,入院時是由幾個人抬著進來的時候,殷部長臉色凝重,這名深諳醫學的首長,關切地向鄒振明問到:“小鄒啊,這么嚴重的肛腸疾病,不開刀,只用打針敷藥的方法,行嗎?”鄒振明向殷部長詳細介紹了患者的病情,胸有成竹地說:“放心吧,沒問題的,他一會就能下地走路了。”10分鐘后,患者走出了治療室,激動地對大家說:“鄒院長的針藥醫術真的太神了。”僅僅10分鐘,這名患者就能自行走路,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
鄒氏療法,患者福音
傳統治療痔瘡主要是以手術為主,由于肛門周圍神經分布密集,患者術后疼痛時間長,更不能下地活動,所以痔瘡患者一提手術就毛骨悚然。
然而“鄒氏療法”突出鄒氏針藥的特色——打針脫落病灶,催生新肌;上藥消腫止痛,在手術臺上幾分鐘就手到病除,并且不耽誤走路和自由活動。
《大慶晚報》曾經采訪鄒振明,當問到藥方時,他戲稱他的“鄒氏療法”就是一代拳王霍元甲的 “迷蹤拳”。“迷蹤拳”雖然“四不像”,但這種拳法吸收了南拳、北拳、少林拳、太極拳等各家拳法的長處,并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鄒氏療法”的獨到之處和“迷蹤拳”相似,有效地把祖傳古方、現代醫學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療效好、痛苦小、療程短、治愈率高的特點。
幾年來,憑借獨家方法、高超醫術、先進設備和良好的服務,振明肛腸醫院已為省內外近5萬多名肛腸疾病患者解除了難言病痛與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