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于健康的重要性,想必已經深入人心。可是,每天到底應該有多大的運動量,卻難以說清。因為不同的運動消耗的熱量不一樣,人們每天的飲食情況也千差萬別,怎么做到飲食攝入的熱量和運動消耗的熱量相平衡,從而保持勻稱健康的身材?這就需要一個簡單的針對運動量的計量標準。
您可以“千步運動量”為基準,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運動量賬戶”。
所謂“千步運動量”,是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步行,以此為基礎單位,來測算一段時間內進行某種活動的運動量。
為什么要用步行的運動量為基礎呢?這是因為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確認,步行是最佳的運動方式,而且一個人每天步行6000步,就可達到適宜的活動量。
洗衣做飯都可換算成運動量
6000步,是不是覺得這個數字有點嚇人?或者沒時間,或者枯燥、乏味,自己無論如何做不到?其實,“千步運動量”的概念就是讓你不必將運動局限于運動場上,也不是必須走6000步。
有了統一的單位做基礎,人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累計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和運動等各種形式的活動,算出自己每天的活動量相當于多少個“千步運動量”。比如,以中等步速(4千米/小時)走10分鐘就相當于完成了1千步的活動量,而以慢速(3千米/小時)在平地上行走,則要花20分鐘才能完成1千步運動量。另外,以大于16千米的時速騎自行車7分鐘也能完成1千步運動量。至于深受白領歡迎的瑜伽、健身操,分別只需要練習7分鐘和6分鐘,就達到1千步運動量的效果。
家務纏身的人也可以借助這把“尺子”,通過簡單的換算把家務活也納入到每日運動量中。比如,掃地8分鐘、做飯13分鐘(或相似運動量的家務勞動)就相當于步行1千步的運動量。
“收支平衡”:吃得多要動得多
要保持健康勻稱的體型,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做到飲食攝入和運動支出“收支平衡”。《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般成年人,如城市18~59歲男子每天的熱量應為2200千卡,相當于每天攝入的食物量約為:谷類300克,蔬菜400克,水果300克,肉、禽和魚蝦150克,蛋類50克,大豆或豆制品40克,奶和奶制品 300克,油脂 25克。
俗話講“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一口一口累積起來,胖子就可能吃出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物安全所研究發現,每天多吃一兩口,如米飯40克、水餃25克(2~3個餃子)、烹調油 5克,累計起來,一年大約可以增加體重 l千克,10 年、20 年下來,一個體重正常的健康人就可以變成肥胖患者。
可是如果您今天忍不住多吃了一兩口,怎么補救呢?這時,就可以參照“運動量賬戶”,把多攝入的熱量消耗掉。
科學測算發現,每100千卡的熱量需要2.4個千步運動量才能抵消。比如1個脆皮甜筒冰淇淋約有139千卡的能量。如果想抵消到這部分能量,就需要完成約3.8個千步活動量。可以選擇中速步行、洗盤子、拖地板、打乒乓球等方式消耗能量。
能產生100千卡的碳水化合物(均為生重)包括:米、面、豆類各30克,紅薯、土豆各100克,大部分水果(如蘋果、橘子)250克,蔬菜600克。
能產生100千卡的蛋白質和脂肪為:牛奶300毫升,豆漿300毫升,兩個雞蛋,肉60克,油12克。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活動的時間太短或強度不夠,都是“無效”運動量,是不能計入當天的“運動量賬戶”的。比如某人只以中等速度走了5分鐘,就不能作為0.5個千步運動量計入當天的“運動量賬戶”。只有每次活動時間都在1個“千步運動量”以上,且感覺到心跳和呼吸加快,可以隨著呼吸的節奏連續說話,但不能唱歌,才可以當成“有效”運動量,累計進當天的“運動量賬戶”。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雖然日常工作、家務勞動均是消耗體力的活動,但一般的常規家務勞動只是某些動作的單調重復,不能完全以此來代替運動。家務勞動之余,專門的全身運動還是必要的。只有全身器官都能參加的活動,那才是健全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