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郊區,到2011年的北京勁松;從一個鄉村教師的兒子到兩個公司的創始人;從一個普通的北京男孩到聞名圈內的年輕大導演……這便是李響已經度過的二十多年的人生。如今他的頭頂被冠上很多稱謂——“80后著名青年導演”“十大青年晚會導演”“美中發展協會文化中心主任”“聯合國婦女兒童保護組織形象大使”“中國國際慈善基金會藝術總監”“資深媒體策劃顧問”“音樂制作人”……談及為什么會成功,李響只是輕描淡寫一句:我沒有浪費掉一個機會。
跟李響聊天是件輕松、愉快的事情:輕松在于他談吐隨意,沒有任何架子,而且有一個非常難能可貴的優點——直率;而愉快在于,他思維敏捷,總能把話題變得有趣。由此也就不難看出他的處世態度了。其實,從小,他就是這么一個“另類的優等生”。
另類優等生
時間回到80年代的北京,李響還是個小小孩:鬼點子多,愛玩兒,但成績一直優異。按照李響的說法,當時北京的小孩分為三類:大雜院的,胡同串子的,郊區的。而李響便是第三種。他家位于海淀區鳳凰嶺山區一帶,是一個教師之家,爸爸的多才多藝是他踏上文藝的最早啟蒙。
李響的爸爸會各種民間藝術:揚琴、嗩吶、曲藝、快板、秧歌舞等。自小受這些耳濡目染的李響,在不知道什么是文藝的年紀就已經被文藝深深浸染。所以,吹拉彈唱這些文藝的基本功,是自小就像吃飯一樣深深扎根于體內了。學校里的李響,看似和別的同學一樣,一樣學習,一樣玩兒,一樣考試,但其對世界、人生的看法等哲學精神,卻是比其他同學早熟。他始終覺得自己和別的同學是不一樣的,是個“另類”。而他的那些哲學精神是從哪里得來的呢?他坦言:“我是個不怎么看書的人?!边@,也許就是所謂天賦吧。
雖然也像其他同學一樣瘋玩,逃課什么的,但李響一直成績優異。
中學,他就讀于北京一零一重點中學,一直擔任班里的“文藝委員”。他把當時的學生上學過程分為三類:跑車一族,住校的,騎車的。家住鳳凰嶺的李響一般是屬于跑車一族的。但機靈的李響總是每天早上5點起,擠首班車到頤和園,就四下尋找熟悉同學騎自行車的身影,然后“死皮賴臉”地蹭車到學校。
不僅蹭車,蹭飯在當時也很流行。中午同學們圍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就拿著空飯盒,每人分一點飯到空飯盒里就夠吃一頓了。至于省下的零用錢,他自己也不知道哪去了。
李響最討厭的是體育課。當時其他學校的體育課頂多一周兩節,而一零一中學的體育課一周四節。不過也因此,李響的身體鍛煉出來了,“一零一中學畢業的學生,身體比其他中學要好?!?br/> 談不上調皮,李響從小就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優等生。不想上課的時候就裝病,讓兩個同學攙扶著,做出肚子很痛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就這樣騙過了老師。如果李響知道自己后來會從事導演,那么當時算不算演技的嶄露頭角呢?
差不多也就是在這時,李響學會了彈吉他。從此開始了音樂創作。迄今為止,已經創作了一百多首歌曲,多為民謠和流行。藝術的創作靈感,尤其音樂的創作靈感,大多和愛情是分不開的,李響也是,最初寫歌,是為了一個姑娘。而現在網上點擊率頗高,彩鈴下載過百萬的歌曲《辦公室之歌》《冬雪》,便將他的音樂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
實力派年輕大導演
大概是從小古靈精怪的性格和各種文藝能力的綜合,讓李響成為一個為機會而準備好的人。也因此,他沒有浪費掉任何一個機會。
這首先和他的性格分不開:善于應變,反應敏捷。和他聊天就會發現,他很少挑剔或者指責事物本身,而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
李響第一次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是在大學。上了大學,沒了家人過多的束縛和繁重的學習生活,李響感覺更自由了。但李響選的不是和文藝相關的專業,而是電子系的理科專業。但文藝愛好一直沒落下。為了盡情抒發自己的愛好,他加入了大學生音樂愛好者協會,并擔任會長。大二時候,他組織了一臺首都大學生音樂節晚會,從安排到協調工作,親力親為,包括后來的拉贊助等等,都為自己后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難怪,23歲時,他不靠親人、不靠關系,得到了分別在內蒙古和遼寧上萬人出席的晚會總導演的職位。要知道,這個職位就意味著,不僅要對在場的一萬多人負責,更要為全國的電視觀眾負責。其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變成大事,而李響又是習慣親力親為的人。因此他從接到這份工作開始,就全力投入了瘋狂的工作中。他知道,機會來了,他一定要把握。
那之后,他做起各種晚會導演,漸漸有了門路。他說:“組織一場晚會不是一項工作,而是一項工程,或者你可以理解成制作一首歌,從詞曲、編曲、錄音、縮混、發行這一系列環節來整體運作這件事。我們需要完成的事很多,首先從主題上深入剖析,確定合適的藝術創意和節目形式;接著區分板塊,把人員分配到合適的崗位上,統籌他們的行為。開始形成聲音、文字、舞蹈、造型、視頻、燈光、音響、特效等一連串你要牢牢把控的東西。然后可以設計出整體效果、成像狀態和結構框架等。最后還要與所有的演員溝通、與各部門負責人探討和演練……將這一切都安排好后,就可以出一個執行單,當然真正能完善下來,那么觀眾就可以欣賞導演的勞動成果了。其實,哪怕是最后現場,都會出現很多隨機的問題,要靈活地處理,才會真正貢獻出一臺完美的節目。”李響認為,自己的這些理念都來源于理工科出身的優勢,邏輯縝密而又具有條理。對于這樣一項繁復的工作成果,觀眾基本不會注意到你花了多少心思在上面,而會注意他們認為你可以做到、卻沒有做到的?!拔乙话銖难莩龅恼{性、層次、色彩、情節、語言和連貫共六個方面來剖析每一場晚會。”說到這里,李響笑了,“事實上,完美很難,很多小細節即便別人注意不到,失誤了也會非常遺憾,只有等到下次工作的時候注意。所以真正做了導演還要不斷積累,沒有人閉著眼睛就坐享其成的?!?br/> 但這個年輕人并不滿足于這些現狀。2007年,李響創辦了自己的文化機構“迪瑞康國際文化傳媒”。緊接著2010年,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制作投資公司“理想天齊國際文化傳媒”?!暗先鹂怠敝饕撠煷笮突顒?、商業演出、演唱會的策劃制作與執行工作;而“理想天齊”重點負責電影電視劇的包裝策劃與執行。問其領導兩個公司會不會累時,他沒有直接回答:“就比如兩個人一起生活吧,不用分別住在兩間屋子,生病了可以相互照顧,相互扶持。我的公司也是這樣的?!?
依靠著自己從事導演所積累的人脈及自己獨特的創意與風格,李響的傳媒公司剛剛起步,就得到了國家級文藝單位、老藝術家顧問們的支持。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也逐漸成為大型活動包裝策劃類的翹楚。
“事情要一步一步做,公司也是要一步一步逐漸變強的。從來沒有人會飛,只有一步步不斷地往上攀爬,才有機會爬上頂峰,真正品味這人生最大的享受和快感!”李響就是這樣,一步步白手起家,從二十多年前那個跑車一族的郊區小男孩,漸漸奮斗成了今日嶄露頭角的“京少”。
李響把自己這樣的選擇歸結為必須的選擇。而對于影視行業,他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歸根到底,我是一個希望能夠滿足大部分年輕人愉悅需求的同時更能留下自己作品的人,但是晚會與電影電視劇相比是很難流傳下來的。此外,如今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選擇了買票走入電影院,中國影視業的發展速度和未來空間都是很壯觀的,因此,影視業的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br/> 依著這個理念,2011年6月份,由“理想天齊國際文化傳媒”組織策劃的禁毒題材影片《幸福,并不遙遠》發行播出;同時,《山楂樹之戀》的姐妹篇電視劇《竹馬青梅》也在籌備之中,這期間公司將邀請多位著名演員和導演來共同打造這個逝去年代的純美愛情故事。這位實力派的年輕大導演,正朝著自己夢想的方向越走越火。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ň庉??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