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起翔——這位白發蒼蒼、銀須尺余的老人,從事泥塑60余載,打造了一個精彩的臉譜世界。
雙先生從小喜歡京劇,常和發小們一起溜進戲園子聽戲,尤其愛看武戲。至今,武將們的扮相和溜溜轉的眼睛還歷歷在目。每次看完戲后,便買幾張京劇臉譜的小畫片,回去后用泥巴照著捏著玩兒。慢慢地越來越上癮,就在14歲那年,拜泥塑高手、二舅李榮山為師,走進了泥塑行當。
1950年,雙起翔到東安市場德順祥玩具店做泥人。再后來,公私合營轉到模型廠,不久又轉到彩塑廠。此間,他刻意創新,把泥彩塑彩繪藝術移植到臉譜上,創造了新型的彩繪京劇臉譜。他創作的“姜維”“高登”等在武將的氣度和性格的刻畫上極為成功。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民間藝術的復興,花甲后的雙先生煥發了青春,京劇臉譜創作欲望高漲,佳作迭出,“曹操”“關公”“張飛”等成了他的代表作。1993年,在大觀園首次舉辦了“雙起翔京劇人物臉譜展”。從此備受關注,國內外定購、收藏者紛至沓來,僅籌備中的民間藝術博物館就收藏了300余件。
人們常說,曲有曲譜,畫有畫譜,臉有臉譜。而雙先生的臉譜從來不照葫蘆畫瓢,只是在大的結構上依譜,而在臉部細節刻畫上則吸取京劇演員在舞臺上的造型和表情特點。如創作“張飛”,便吸取了名角金少山、侯喜瑞、郝壽臣的形象,將眼睛線條刻畫得更加流暢優美:眉毛畫成蝙蝠形,把眉間的通天柱勾得直沖上去,眼白留在黑色大眼球中間偏上的位置。這樣一來,張飛的形象既威嚴又有美感,栩栩如生,被圈內人譽為“活張飛”、“雙”家臉譜。
與臉譜近親的面具是雙先生創作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他創作了50余件,而這些作品中最讓他癡迷的要數鐘馗了。他曾先后創作過三次,一次比一次精彩,幾次獲獎。問他為何對鐘馗如此偏愛?他說,主要是源于對鐘馗的認識。從小聽母親講,鐘馗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人,聰明好學,考取了進士,唐太宗嫌他丑給免了。鐘馗一氣之下在金殿撞柱而亡。事后,他的好友進士杜平對唐太宗說,鐘馗原先五官端正,只因赴京趕考路經鬼窯遭鬼怪戲弄才變丑的。唐太宗聽罷知錯糾偏,追認鐘馗為終南山進士。鐘馗為感謝杜平,將妹妹嫁給了他。后來,民間便有了鐘馗打鬼的傳說,鐘馗成了鎮邪驅魔保平安的英雄。第三次創作時,臉、紗帽、胡須均做成了棕黑色,這樣一來,眼白、牙齒更加突出,也就更增強了鐘馗的威嚴。
除臉譜、面具以外,雙先生還喜歡做泥娃娃。在他的正房大廳的條案上擺滿了多年來創作的12生肖泥娃娃系列。對他這位老爺爺來說,可算是“子孫滿堂”了。“娃娃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個扎兩只沖天辮、會搖頭、抱著小羊的羊娃娃。問起創作經過,雙老講,20多年前,正準備創作第二年羊年的屬相娃。一次,在后海遇見一個扎兩只小辮兒的小女孩,非常可愛,創作靈感一觸即發,很快便創作了羊娃娃。羊娃娃在羊年廟會上備受顧客青睞,成為當時的搶手貨,供不應求。
如今,雙先生的泥塑作坊因建小區而被遷除,他也年滿80高齡。當他看著滿屋的臉譜,欣慰之情溢滿心頭,高興得連胡須都抖動起來。
(編輯??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