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這是胡錦濤總書記2月19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創新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做好社會管理這篇文章,必須重視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只有把社會管理工作視作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把社會管理過程當作群眾工作的過程,才能從根本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凝聚發展合力,不斷鞏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作為具體從事為民服務的信訪部門,如何充分發揮其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積極作用?筆者認為,必須堅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著力“統、攬、干”,和諧保平安。
“統”:即統一,構建社會化大信訪。信訪是社會矛盾的綜合反映,牽扯到社會各個方面。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必須發揮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全社會的協同作用,構建社會化大信訪。一是按照“誰地域、誰負責”原則,各級主要領導要嚴格落實“守土有責、用土盡責、失土問責、惹事擔責”工作要求,認真履行信訪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處理好本區域、本系統、本單位的信訪事項,確保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構筑市、縣、鄉、村、組五級聯動的層級信訪管理體系。二是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強化各職能部門“窗口意識”和服務意識,履行職能部門工作責任,扎實做好本系統的信訪工作,構筑行業信訪管理體系。要進一步強化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鼓勵“雙新”組織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扎實做好職責范圍內的信訪工作,決不能將應承擔的信訪工作責任推向社會。三是按照“誰分管、誰負責”原則,各級領導干部在抓好分管領域工作的同時,又要履行好分管系統信訪穩定的第一責任,善于、敢于、勤于抓好信訪穩定工作,帶頭包案、主動結案、親歷督案,構筑職責維穩體系。
“攬”:即總攬,搭建服務群眾平臺。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就要突出群眾主體地位,把信訪工作放在群眾工作的全局來抓,讓廣大群眾真正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一是堅持把信訪工作與民生問題結合起來。民生連著民心。解決好民生問題是最大的信訪工作,也是減少信訪問題和各種社會矛盾的治本之策。要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急,努力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實現解決民生問題與做好信訪工作的有機統一。二是堅持把信訪工作貫穿到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就必須把信訪工作貫穿到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特別是在涉及重大民生決策項目出臺時,要認真落實信訪評估制度,強化決策前調研、決策中論證、決策后監督,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征求群眾意見,理順群眾情緒,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三是堅持形成解決問題的合力。事要解決是信訪工作的著力點。在當前信訪問題呈現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合理要求與不合法方式、經濟利益與政治權益“三個交織”的情況下,要通過健全聯席會議機制,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疏導、聽證等辦法,推動信訪工作“大聯動”、“大調解”、“大解決”,確保群眾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維護。
“干”:即方法,確保群眾工作新成效。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就是要轉變工作方法,增強做好信訪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確保“統得到位、攬得科學”。一是要由“就信訪抓信訪”變“為群眾抓信訪”,貫徹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牢記為民情懷,切實做到把信訪工作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安排;二是要由“事后解決”變“源頭防范”,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信訪事項首辦責任,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三是要由“群眾上訪”變“干部下訪”,通過開展干部下訪、預約接訪、帶案下訪等活動,主動深入基層,多做幫民憂、助民困的工作;四是要由“堵”變“疏”,暢通信訪渠道,熱情接待來訪群眾,確保群眾話有處說、困有人幫、難有人解;五是要由“中轉站”變“終點站”,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實行“一站式服務,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六是要由 “信訪小馬拉大車” 變“齊抓共管大格局”,改變信訪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整合社會資源,形成以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配合的工作合力,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全力服務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作者為南陽市委副秘書長、群工部部長、信訪局局長)